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机制与趋势—基于宅基地退出研究的知识图谱

作者:郑泽宇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伴随着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学界关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研究视角也不断变宽。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破解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土地资源积压浪费的难题、实现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这既是目前的实务热点也是学界研究的关注焦点。文章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全面考察宅基地退出研究的热点主题、演化路径以及研究前沿。研究发现,宅基地退出研究的热点内容包括退出意愿、退出补偿与增值收益分配、退出机制与法律关系等方面,围绕用益物权权能、退地行为、意愿以及多元主体协同退地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是宅基地退出研究的前沿内容。在把握热点与前沿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未来研究应注重宅基地退出法律机制、保障机制与整体机制的完善与细化,为实务需求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

退地意愿决定退地行为的走向,退地意愿研究的相关关键词以“影响因素”“退出意愿”“lo- gistic回归模型”等高频关键词为代表,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农民退地意愿的家庭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以及农户退地理性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选择了实证抽样的方法,通过回归模型、博弈模型、成本收益理论、推拉理论等理论工具与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

这一部分最早的研究成果来自2011年张怡然等人,对重庆市开县357位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调查的实证分析模型,该研究通过有序多重选择回归模型的构建以及实地问卷的统计分析,认为农民退出意愿与置换住房面积、家庭收入、子女老人状况以及技能培训状况相关联[9];在此之后,实证抽样成为宅基地退出研究的重要方向。有学者结合推拉理论构建城乡间的博弈模型,选择重庆市作为样本区域进行实证抽样调查,认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土地特征会对农民意愿强度产生影响[10];有学者选择安徽省6县作为实证样本并发放问卷,不构建模型,通过假设的方式构建问卷选项,分析了安置补偿、户主年龄、城镇接受程度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农民退地的影响[11];相关研究之后,退地意愿影响因素框架逐步确定,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成为主要退出意愿研究的主要变量。另外,影响因素明显超越了家庭和社会两个维度,如认为农民转向城镇非农就业的可能性也是退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选取山东省临清市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认为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供养系数、宅基地政策对住房养老的作用等因素决定了农民退地意愿的强弱[12];选取河北省特定区域农户为调查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细微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13];同时,新近实证成果更加注重跨领域多元研究工具的利用,比如以成本收益理论结合试点地区状况研究农民宅基地高效退出的最佳阈值[14],结合安徽省金寨县实证样本,通过社会网络、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农民退的效率的方法论[15]等。

整体而言,退出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的展开基于实证抽样与经济学模型构建两个维度,选取重庆市、安徽省、山东省等地农村实证数据展开分析,为学界理解农民退出宅基地中主客观因素的分布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同时,退出意愿的研究结论莫衷一是,研究方法与数据选择也较为混杂,基于效率视角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虽然带来了科学的研究过程,但是为一般读者理解主客观因素设置了障碍。另外,这一部分实证抽样、问卷发放的对象大多集中在农民层面,而事实上政府机关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意愿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效率的重要渊源,未来应侧重于多元主体的研究。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