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意识形态批判的精神分析意蕴*
作者:左路平 吴学琴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马尔库塞受到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将性欲放在了人类解放的关键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爱欲解放的理论。他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发达社会条件下,统治阶级是如何利用社会心理操纵来潜移默化地完成意识形态控制的,并且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心理效应,在此基础上,他为摆脱意识形态控制提供了明确路径,这些研究都为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新视野。但是,马尔库塞对意识形态进行的心理学视角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明显背离了唯物史观立场,而且在提出逃离意识形态控制的现实路径时也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为完成真正的社会革命提供思路和指导,他的思考和研究也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无法实践。
二、发达工业社会异化发展的心理作用机制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结合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对意识形态控制的心理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马尔库塞运用了“潜化”这个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他指出:“潜化使人联想到自我把‘外部的’移置为‘内部的’那一套相对自动的过程。”[7](P10)也就是说,这种意识形态控制机制已经不仅仅是外部灌输了,而是从人的心理内部形成了自动化程序,在潜化机制的作用下,人们直接地、自动地、不断地模仿以达成同他人、同社会的一致化。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马尔库塞从人的意识层面来说明这种生存斗争永恒化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实际上就是随大流的机制。”[8]人们之间看上去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和区别只是形式上的,而实质上人们正在趋于同质化,社会正在不断进行复制和再生产。而与此同时,人们内心本来存在着的、区别于外部的内心向度,即能把公众舆论和行为撇在一边的个人意识和无意识[7](P10),也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内心向度本来是具有否定性思考力量的,即一种理性批判能力,但是在潜化机制的作用下也渐渐削弱和丧失。理性被迫屈从于现实,屈从于产生出更多更大的同类现实生活的强大能力[7] (P11),意识形态的压制也未被人们所意识和察觉到,虚假的意识变成了真实的意识。在这里,马尔库塞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即虚假的意识被现实化了,进而也就成为一种所谓的真实意识,但这反而恰恰说明了异化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即“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7](P11)思想意识被吸收到现实之中,其实质是意识形态控制的更高形式,正如马尔库塞指出的:“在特定意义上,发达工业文化较之它的前身是更为意识形态性的,因为今天的意识形态就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之中。”[7](P11)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渗入到日常生活的生产实践全过程中,意识形态即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