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思想中的艺术与道德

作者:郭玉生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苏珊·桑塔格反对从艺术作品中探寻真理性和道德性深层意义的传统阐释方式,主张艺术批评应该从关注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道德内涵转向恢复艺术作品自身的明晰可感性。不过桑塔格并不否定艺术与道德之间存在联系。她虽然反对要求艺术家具有明确的道德目的,但她倡导艺术的道德性,即她所说的“新感受力”。艺术提供的审美体验与现实生活体验之间的距离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感至关重要,艺术的风格就决定于这种距离。桑塔格对风格化艺术的肯定显示了她反对艺术的道德教化功用的一以贯之的观点。桑塔格提倡的“坎普”虽然颠覆了传统的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但实质上将艺术与更为宽泛意义的道德观念密切联系起来,体现了更为深层的道德关怀。


在桑塔格看来,“坎普”与都市文化相关,善于讽刺,追求浮华,因而不同于高级文化与“先锋派”艺术的严肃,“坎普”展现的是混合了夸张、奇异、狂热、天真等因素的失败的严肃,从而产生了喜剧的效果。“坎普”否弃复制品,具有人为性,试图通过技巧、形式、风格等摆脱价值虚无状态。这样一来,“坎普艺术常常是装饰性的艺术,不惜以内容为代价来突出质地、感性表面和风格” [2](P323),由此“坎普”可以广泛存在于传统艺术之外的服装设计、建筑灯饰、家具工艺、色情电影、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等领域之中。诸如蒂梵尼灯具、维斯康蒂导演的电影、巴黎地铁的入口设计、洛杉矶的布朗·德比旅馆、贝里尼的歌剧等都被桑塔格看作具有“坎普”风格的艺术。“坎普”作为一种活跃、旺盛的感受力,只能被体验而不能运用理论体系性语言描述和把握。因为任何试图通过理论体系性语言描述和把握的感受力,就不再是真正的感受力,而是僵化的理性观念。桑塔格通过关于“坎普”的阐述意在揭示“艺术”的世界能够存在于生活中任何领域,甚至道德自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坎普”。如果具有丰富的、活跃的“坎普”感受力,就完全可以发现“坎普”艺术,特别是在那些高雅艺术拒斥、贬低的艺术如通俗艺术、边缘艺术中,存在着更多的“坎普”的经典作品。

“坎普”作为一种感受力,同时体现了一种与同性恋趣味契合和重叠的特殊趣味。桑塔格把同性恋与唯美主义密切结合,使其成为“坎普”趣味的先锋性因素。在她看来,同性恋者否定生物繁衍的目标,具有“坎普”趣味的创造力,体现了人类追求更大的自由。同时“坎普”趣味也与同性恋者的社会认同诉求有关。20世纪60年代,同性恋者在美国属于边缘群体,甚至被看作是威胁社会的不道德乃至危险的罪犯。因此同性恋者期望通过大众的审美感受力的提升获得社会认同,他们认为“坎普”趣味能够使道德义愤中立化,让大众接受游戏精神。在同性恋之外,“坎普”作为感受力还具有两性同体的特征,表现为性别的模糊和错乱。桑塔格把女性化的男子或男性化的女子看作“坎普”感受力最伟大的意象,这样的意象在拉斐尔前派绘画、新艺术派版画和海报中性别模糊的人体、影星嘉宝美貌背后的男性化气质等有着典型体现,桑塔格击赏这样的意象旨在夷平道德激情与审美激情之间的鸿沟,强调“坎普”提供违反自然而具有夸饰特征与个性风格的纯粹审美感受力。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