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下隐私权与被遗忘权比较研究

作者:宋伟锋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互联网时代网络数据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也面临很高的安全风险。网络软件以免费使用为前提,用户使用网络数据,不断记录公民的行为,寻找市场需求,为市场经济行为提供数据价值分析参考。然而,网络数据商业价值的开发涉及公民隐私信息,信息自主问题与社会公共利益形成冲突,隐私权保护和被遗忘权适用被提上日程。推动区块连技术应用,厘定隐私权和被遗忘权的区别,消解对两种民事权益保护的困境,辩证取舍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及不可篡改性功能,构建科技文明理念,推进可编辑区块链技术,破除不可编辑性造成失误纠正困难。去中心化造成监管失控,设置私有链信息放置专属模块,配置公有链与私有链信息数据转化,转化主体为用户,推动区块连技术深度保护隐私权,在区块连共识机制中设立个人信息定位,完善权利信息知晓机制,解决科技与法律冲突问题。


(三)区块链技术与隐私权衔接

1.立法与技术保障权利

区块链技术要实现隐私权保护,要求区块链技术能为隐私权权利主体带来技术安全。隐私权旨在维护人性尊严和尊重人格自由发展,属于一种人格利益而为人格权在私领域的具体化。我国《网络安全法》要求信息安全是国家主权层面法律设计,属于公权力在公共领域的具体化。从法秩序统一性看,我国《民法总则》第110规定隐私权属人格权范围。我国 《侵权责任法》第109条规定隐私权为自然人的人身权,也属于人格权范围。至于信息权利,《侵权责任法》第110条和《民法总则》第111条有相似规定。信息权与人格权同在人格尊严框架下,可以视为法定人格权范畴。伴随信息社会发展,隐私权概念具有开放性,是个人对私领域的自主权,有信息隐私权和信息自主权之意,二者是德国法与美国法的不同称谓而已,意思等同。隐私权的核心结构为私密领域和信息自主。

区块链技术应用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数据者,有义务提醒用户放置私有链模块处,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方式和范围坚持正当、必要原则,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从技术角度,确保信息安全。区块链融合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案,采用区块链存储博弈过程和协作用户的位置信息,无须第三方机构。 [14]对于用户私密领域信息使用设置前置条件,需经过私有链所属用户同意,由该用户自主推送至公有链。数据的隐私及安全性通过各种加密技术来实现。 [15]区块链技术要能实现公有链与私有链信息数据转化,转化主体为用户(即信息记录者)。只有实现用户权利保护,才有区块链技术的市场应用,才能实现共赢。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