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治理:“市场+政府”治理 模式的一个扩展*
作者:王洪东 2021-10-26 19:0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市场+政府”治理模式存在协调失灵和挤出社会偏好两个缺陷。社群治理能够弥补这两个缺陷。过分强调市场与政府的治理作用,忽视社群的治理作用不符合历史与现实。“大市场、小政府、微社区”的治理格局不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治理体系。良好的经济社会治理是三者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社群治理是基础,其成本最小。市场与政府能够为社群发挥良好治理作用提供条件并弥补社群失灵。市场与政府不应该弱化社群,更不应该取代,三者不是互相替代,而是互为补充。
三、社群治理的机制
前面的分析指出了“市场+政府”治理模式的两大缺陷:一是面对市场失灵,政府无力完全补救(政府没有能力获得完备信息),并可能进一步产生政府失灵。二是以物质激励为中心的“市场 +政府”治理模式会挤出社会偏好。社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政府”治理模式的缺陷,同时又不至于与市场和政府这两种治理结构相悖。社群内相对较小数量的成员重复和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成员的私人信息在社群内部快速、全面传播。这种信息传播弥补了市场上陌生人之间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缺陷。社群的这一特点确保社群内有较高水平的社会资本:信任、关心同伴、愿意遵守社群规范、惩罚不遵守规范的人。社群治理的基本特征是“认诺与遵守”,即相互密切关联的个体组成正式或非正式的社群,基于对共同价值与规范的认诺与遵守,以协调其活动。 [15](P80)社群治理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社群成员不是根据市场法则行动,而是根据社群经济自发演化形成的协调机制、组织模式和制度结构行动。
信息和合同不完备是制约市场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主要障碍,社群能较好地弥补这两个缺陷。因此,能解决既不能由单独行动的个人,也不能由市场和政府解决的某些问题,或者政府虽然能够解决,但是成本太高。社群解决了可能会以市场失灵或国家失灵出现的问题:即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问题,例如邻里便利设施,穷人被排除在保险和其他风险分担的机会之外,以及市场条件下雇主对工人努力程度的过度和无效监控。社群可能做政府和市场无法做的事情,因为社群的成员 (而不是局外人)掌握有关其他成员的行为、能力和需求的重要信息,成员们使用这些信息既可以维持规范也可以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常见问题。一个高效的社群能够监督其成员的行为,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群治理能够获得政府、雇主、银行以及其他正式的大型组织常常无法充分获得的分散的私人信息,根据员工表现与社会规范的符合程度加以奖励。相对于政府和市场来说,社群能够培养并利用传统的激励机制来治理公共行为,这些激励机制包括:彼此信任、团结、互惠、声誉、自尊、尊重、报复和补偿。社群在很多方面说明了它作为治理结构的独特能力。首先,在一个社群中,今天进行交往的成员将来继续交往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为了避免将来受到报复,社群中存在非常强烈的增进社会福利的动机。其次,社群成员频繁的交往活动,使各成员对彼此的性格、近期行为以及未来行为都很熟悉,这些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一些信息越容易获得、传播得越广泛,社群成员就越愿意在良好的激励下行动,进而产生对集体有益的结果。最后,社群可以通过其成员直接惩罚那些危害社群的行为来消除搭便车问题。当个体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利益,但此时契约却得不到实施时,容易产生激励问题,在工作团队、信贷协会、合伙关系、社团、邻里关系中,各成员相互监督并惩罚违规者,能够有效地消除这类激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