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跨境市场联通模式研究——基于国际交易所典型案例的分析
作者:徐尚斐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本和资金频繁流动,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跨境证券交易应运而生。境外证券交易所通过交易联通、跨境产品挂牌等方式实现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提升证券交易所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重要发展路径参考。2014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代表的证券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先后开通,以产品跨境上市为模式的中日ETF互通、深港ETF互通相继启动,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开放促使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英国、中国台湾等具有代表性的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模式,以及“沪深港通”、中日ETF互通等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模式,通过对交易联通、跨境ETF运行机制进行分类研究及案例分析,提出需对跨境联通中跨境监管制度融合与监管合作、证券经营机构国际化服务能力、境内外结算周期差异及长期市场培育等进行重点关注,并在我国现有证券市场法律允许的框架下,提出拓宽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与方式、吸引外国优质蓝筹企业本地挂牌交易、推进落实A股DVP结算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本和资金频繁流动,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跨境证券交易应运而生。境外证券交易所通过交易联通、跨境产品挂牌等方式实现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提升证券交易所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重要发展路径参考。2014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代表的证券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先后开通,以产品跨境上市为模式的中日ETF互通、深港ETF互通相继启动,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开放促使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英国、中国台湾等具有代表性的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模式,以及“沪深港通”、中日ETF互通等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模式,通过对交易联通、跨境ETF运行机制进行分类研究及案例分析,提出需对跨境联通中跨境监管制度融合与监管合作、证券经营机构国际化服务能力、境内外结算周期差异及长期市场培育等进行重点关注,并在我国现有证券市场法律允许的框架下,提出拓宽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与方式、吸引外国优质蓝筹企业本地挂牌交易、推进落实A股DVP结算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 资本市场开放 市场互联互通 跨境ETF
[中图分类号] F8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6-983X(2021)04-0018-10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本和资金频繁流动,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萨缪尔森(P. Samuelson)在《经济学》中指出“证券交易所是市场经济的‘轴心’”。[1]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跨境证券交易应运而生。2002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正式推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拉开序幕。2014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代表的证券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先后开通,以产品跨境上市为模式的中日ETF互通、深港ETF互通相继启动,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开放促使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开放逐步形成了包括合格投资者制度、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金融机构专业化跨境资产配置服务在内的多渠道、多维度的开放格局,[2]为下一步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以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在创新战略层面为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加大开放拓宽了道路;《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先后发布,放松了QFII和RQFII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限制,便利投资运作,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可兑换明显提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进一步改善,金融开放进入新阶段。[3]本文旨在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规则框架现状,对新加坡、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境外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实务进行案例研究,对交易联通和产品跨境上市两种主要市场联通方式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证券市场开放及互联互通路径方式,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