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跨境市场联通模式研究——基于国际交易所典型案例的分析

作者:徐尚斐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本和资金频繁流动,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跨境证券交易应运而生。境外证券交易所通过交易联通、跨境产品挂牌等方式实现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提升证券交易所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重要发展路径参考。2014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代表的证券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先后开通,以产品跨境上市为模式的中日ETF互通、深港ETF互通相继启动,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开放促使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英国、中国台湾等具有代表性的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模式,以及“沪深港通”、中日ETF互通等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模式,通过对交易联通、跨境ETF运行机制进行分类研究及案例分析,提出需对跨境联通中跨境监管制度融合与监管合作、证券经营机构国际化服务能力、境内外结算周期差异及长期市场培育等进行重点关注,并在我国现有证券市场法律允许的框架下,提出拓宽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与方式、吸引外国优质蓝筹企业本地挂牌交易、推进落实A股DVP结算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交易所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优质上市公司及证券品种成为各交易所争夺的对象。当前,我国QFII / RQFII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跨境ETF涵盖的国家范围不断扩大,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等A股制度改革相继落地,优质红筹企业回归A股迎实质利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稳步加快。证券市场联通的核心在于资本要素跨境双向流通,我国证券交易所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历史机遇,汲取国际上其他交易所市场开放经验教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机制创新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质升级,从而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借鉴跨境交易联通、产品跨境上市经验,就综合利用多种模式实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出如下路径选择。

(一)拓宽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与方式

“沪深港通”的开通,不仅丰富了境外投资者分享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遇的渠道,且通过特别独立账户(SPSA)服务、即时货银对付结算(Real-time DVP)等机制创新,以及跨境监管协作机制的建立,与QFII/RQFII机制错位发展,进一步优化内地与香港市场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同时应看到,“沪深港通”虽然推出较QFII/RQFII机制时间更晚,但受益于其机制创新赋予的交易模式便捷性,已成为外资参与A股市场交易的最主要渠道。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按持有A股市值计算,89.7%外资通过“沪深港通”投资A股市场。外资以过高比例通过“沪深港通”渠道买卖A股,易形成单一渠道依赖,不利于分散外资投资风险,对我国证券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隐患。借鉴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运行以来的经验做法,一方面可进一步扩大与香港市场联通的产品范围,利用深港两地区位及互补优势,增强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生命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资本要素流动;另一方面,可结合境外不同市场时区、产品、交易机制等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交叉报价、ETF互通等模式,推动与更多成熟市场建立多元互联互通渠道。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