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教育传教士粤港澳活动述略

作者:何思兵  2019-11-28 17:04  新传播    【字号:  

19世纪在广州、澳门和香港通过兴学传教的美国教育传教士,承传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的教育模式,相继开办了马礼逊学堂、宏艺书塾、真光书院和格致书院等教会学校,开启了美中教育交流之先河。他们开拓性的教育实验和理念,为此后美国教会学校在中国内地的拓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对现代中国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何显理、鲍留云、哈巴安德和那夏理等传教士的书信日记、回忆录和办学报告等原始资料,可以追寻到他们在华办学传教的踪迹,探究他们的心路历程与教育实践。

在粤传教的美国教育传教士不满足于发展初等和中等教育,他们的长远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早在1846年,鲍留云就在马礼逊教育协会年会上,提出了他的中国教育发展蓝图。他强调,中国教育的发展应与西方一致,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1869年5月15日,那夏礼牧师(Henry V. Noyes,1836-1914,创办真光书院的那夏理女士之兄)致函北美长老会秘书长,提出了广州长老会传道团教务会议的建议:“希望在广州创立一所参照西方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大学,让中国人通过西方教育感受到上帝的恩赐。”11884年和1885年,香便文牧师(Benjamin C.Henry,1850-1901)和哈巴安德相继向美国长老会海外差会递交建校申请,最终获得长老会海外差会的批准,并授权哈巴安德实施这一计划。为了建立这所独立的非教派性基督教大学,哈巴安德在美国积极筹款。到1886年,共筹得11万美元(约今27万美元),其中1万美元是他的私人捐款。

哈巴安德长期在广州生活,对中国人民怀有好感,在评论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时,时常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从到达中国起,他一直谴责鸦片贸易,不赞同西方商人粗鲁无礼的行为和低劣的道德标准。在广州,尽管他与家人以及他所开设的学校和教堂,曾经多次被当地民众袭击,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事件看作是针对他个人的行为,反而认为,在很多事件中,中国人对西方人的怨恨是可以理解的。他对美国1882年实施的排华法特别感到不满,认为中国移民并没有给美国人民带来严重的问题,而美国人对旅美华人施行的暴行却骇人听闻。因此,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对在华的美国人进行报复。在中国生活了40年后,他对中国文化更为欣赏。1880至1884年间,哈巴安德担任当时在中国最重要的外文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的主编。他在发表于这份杂志的一篇评论中写道:

中国人是出色的组织者和治理者。他们遵守法律、循规蹈矩……在各行各业和日常工作中勤勉和务实,总是表现出非凡的才智与节俭。在连绵不断的中国历史中的每一个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和治理者、卓越的学者、圣贤、哲学家和作家层出不穷。与所有邻近的国家比较,这个国家在文明、政府和国力等方面总是保持优越的地位,并获得邻邦由衷的认可2。

尽管中国在科技和军事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强国,但是哈巴安德看到,中国人已经意识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迫切性。他相信,中国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比过去更为富强的国家,攀升至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而教育,特别是由教会学校提供的教育,是中国发展为世界强国的关键。基于这种信念,哈巴安德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致力于在华南创建基督教大学。 

1888年,由哈巴安德一手筹办的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在沙基金利埠开学,首届录取30名学生,由哈巴安德夫妇和一名华人教师任教,课程设置侧重于英文和科学教育。哈巴安德认为,英文是传授西方文明和启蒙学生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要以英文作为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他力排众议,要建立一所培养“世界公民”(citizens of the world)的人文教育高等学府。这所大学将成为中国未来领导人才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培训传教助理的学校。他还积极推进女子教育和男女同校。此后的岭南大学一直坚持他的教育理念,以英文授课,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获得了瞩目的成就3。1891年哈巴安德因病回国,格致书院一度停办。要把学校发展成为包括文理学院和医学院的综合型大学的创校设想,到哈巴安德1894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家中去世时,仍然未能实现。格致书院的课程设置,原来设计为大学预科,但实际上只相当于中学程度。


1.Noyes,History of the South China Mission of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 p.27.   2.Andrew Happer,"A Review of Dr. S. W. Williams’Middle Kingdom",Chinese Recorder, vol.15, no.2, MarchApril1844, p.127.   3.Dong Wang,Managing God’s Higher Learning: US-China Cultural Encounter and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Lingnan University),1888-1952, Lanham, Lexington Books,2007, p.27,108,143. 

编辑:实习生sznews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