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教育传教士粤港澳活动述略

作者:何思兵  2019-11-28 17:04  新传播    【字号:  

19世纪在广州、澳门和香港通过兴学传教的美国教育传教士,承传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的教育模式,相继开办了马礼逊学堂、宏艺书塾、真光书院和格致书院等教会学校,开启了美中教育交流之先河。他们开拓性的教育实验和理念,为此后美国教会学校在中国内地的拓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对现代中国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何显理、鲍留云、哈巴安德和那夏理等传教士的书信日记、回忆录和办学报告等原始资料,可以追寻到他们在华办学传教的踪迹,探究他们的心路历程与教育实践。

1899年,尹士嘉牧师(Oscar F. Wisner)被任命为学校监督,从美国前往广州主持校务,格致书院在四牌楼的福音堂重新开学。由于当地官府和民众对西方教会的抵制,格致书院一直未能购得土地建校,只能租屋授课,校址几经变迁。1900年初,学校从四牌楼搬到花地萃香园1。但是过了不久,在义和拳信众“扶清灭洋”的喧闹声中,格致书院在同一年被迫迁往澳门,改名为岭南学堂(英文校名在1903年改为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动乱平息后,于1904年搬回广州,在河南康乐村设校。到1907年,岭南学堂才招到学生入读大学部。但直到1918年,才有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尽管如此,格致书院的早期发展,为日后岭南大学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2。

五、结语  

以往有些学者认为,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教会学校和医院,是文化帝国主义(cultu ralimperialism)的侵略工具3。帝国主义者通过这些文化侵略机构将西方文化和宗教强行灌输给国人。近年一些学者则从文化传播(cultural transmission)的角度,对教会设立的教育和医疗机构进行研究。他们指出,现代西方教育和科学文化,以双向交流的方式传入中国,在这个文化转移的合作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对比、筛选和革新,选择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教育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念4。

19世纪来粤的美国教育传教士怀着传播福音的执着信念,孜孜不倦地传扬现代文明和博爱精神。这些通过教育传教的先驱者承传了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英华书院的教育模式。在粤港澳地区开拓性的教育实验和理念,为此后美国教会学校在中国内地的拓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对现代中国教育产生直接影响。时至今日,美国教会学校遗留下来的建筑,仍然是中国校园中吸引游人的景点;美国教会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仍然会被教育界人士提起。而鲍留云等教育传教士开启的美中教育交流,如今已经发展为规模宏大的事业,在两国关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何思兵,美国迈阿密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籍专家、华侨大学客座教授。Richmond, CA94804, USA【责任编辑关万维】


1.黄菊艳主编:《近代广东教育与岭南大学》,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5~16页,24~25页。  2.陈国钦、袁征:《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六十四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3.Arthur Schlesinger, Jr.,"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and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in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China and America, edited by John K. Fairbank,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pp.363-373.   4.Gael Graham,Gender,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 Schools in China,1880–1930,New York: Peter Lang,1995;Michelle Renshaw, Accommodating the Chinese: The American Hospital in China,1880-1920, New York: Routledge,2005.

编辑:实习生sznews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