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治理的深圳经验:以“图书馆之城”建设为例

作者:李丹舟  2019-12-03 15:30  新传播    【字号:  

深圳文化建设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特区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进阶为“文化立市”(2003年)、“文化强市”(2010年)和“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2016年)。作为城市文化治理的有机构成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特区城市初期的文化基础设施兴建和文化活动展开,逐渐拓展为公共文化体系的政策完善和纵深覆盖。“图书馆之城”的案例深刻说明深圳从“经济深圳”转向“文化深圳”的文化自觉,在治理要素上体现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治理目标上则旨在通过公共阅读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来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化参与,富有书香气息的城市人文精神彰显出这座移民城市所具备的文化自信。

[摘要]深圳文化建设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特区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进阶为“文化立市”(2003年)、“文化强市”(2010年)和“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2016年)。作为城市文化治理的有机构成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特区城市初期的文化基础设施兴建和文化活动展开,逐渐拓展为公共文化体系的政策完善和纵深覆盖。“图书馆之城”的案例深刻说明深圳从“经济深圳”转向“文化深圳”的文化自觉,在治理要素上体现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治理目标上则旨在通过公共阅读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来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化参与,富有书香气息的城市人文精神彰显出这座移民城市所具备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城市文化治理 “图书馆之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圳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575(2019)01-0111-10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学科共建项目“城市再生的文化嵌入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项目号:GD16XYS09);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基于深圳市旧城改造的文化逻辑与内在机理研究”(项目号:2016WQNCX128);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圳市城市更新的文化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号:135C004);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扶持项目“视觉文化研究的人类学转向”(项目号:16QNFC13)的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从大拆大建到保留城市肌理的有机更新是新时代城市更新的新要求、新内容与新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文化进入中国城市更新的视域与房地产市场的适应性调整息息相关,不仅意味着从“拆除重建-开发销售-重资产运营”的传统做法转向“投资建设-运营项目-轻资产运营”的再开发链条,更说明以“投资美好生活方式”“消费升级”为诉求的发展逻辑正在逐步修正地方政府以土地财税开发项目的卖地招商模式。如果说以地产商为主导的土地增值是一门硬件设施更新的生意,那么将生意变成生产和生活则需要产业结构、文化积淀、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的全方位支撑,意即城市能够为就业人口和常住人口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来吸引“新移民”落脚,以此来焕发内在活力和外在吸引力。由此,文化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地文脉梳理、公共服务配套乃至城市精神塑造上的价值日益凸显。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