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治理的深圳经验:以“图书馆之城”建设为例

作者:李丹舟  2019-12-03 15:30  新传播    【字号:  

深圳文化建设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特区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进阶为“文化立市”(2003年)、“文化强市”(2010年)和“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2016年)。作为城市文化治理的有机构成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特区城市初期的文化基础设施兴建和文化活动展开,逐渐拓展为公共文化体系的政策完善和纵深覆盖。“图书馆之城”的案例深刻说明深圳从“经济深圳”转向“文化深圳”的文化自觉,在治理要素上体现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治理目标上则旨在通过公共阅读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来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化参与,富有书香气息的城市人文精神彰显出这座移民城市所具备的文化自信。

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必要保证,深圳应当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指导方针来探索出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路。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指导文件,市委、市政府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助推作用,相继颁布了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纲》(1985年)、《深圳精神文明建设“八五”规划》(1991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来推进以城市、农村、企业和机关为主轴的特区精神文明建设1。总的来看,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为深圳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融合的背景下形成的移民城市具有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这一阶段开始萌芽。第二,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随着经济特区市场化体制转型的基本建成和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确立,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的深圳提出科教兴市战略和现代文化名城建设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时期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旨在建成包括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书城、深圳画院、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特区报业大厦、深圳商报大厦、深圳有线电视台、华厦艺术中心在内的“新八大”,以及包括深圳图书馆(新)、深圳音乐厅、中心书城、现代艺术中心、深圳电视中心、深圳少年宫在内的“新六大”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此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演艺市场、音像市场、艺术品销售市场、文化旅游市场等为构成要素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具规模,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逐渐展开,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兴起为新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非常重视深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窗口作用,尤其是要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经验和美好未来。

第三,“文化立市”的确立可谓21世纪深圳城市文化治理的阶段性战略目标,主张全方位地提升城市文化的发展水平,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同时,更要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来积极融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之中,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出于深圳的城市发展方式走向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外向型经济,这一理念在2003年深圳市委三届六次会议上得以正式提出,强调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建议将文化的力量融入特区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之中。在深圳发展模式的转变背景下,“文化立市”的战略部署意味着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阐释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具体实施层面则通过“两城一都一基地”(指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的形象定位,推动现代文化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移民城市的市民文化权利,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来使深圳成为立足珠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和国家化现代文化名城。第四,2010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2,这意味着在“文化立市”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入推进特区文化建设,将文化与经济一并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性力量,积极发挥文化的多方优势来实现内涵式、高质量的


1.城市的安全文明小区和文明社区创建、农村的股份合作经济管理机制、企业的文化建设、机关单位的文明窗口等方面合力构成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53页。   2.已有研究认为,“文化强市”的提出原因有二:一是对2010年7月广东省委第十届七次全会颁布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的特区回应,二是对2003年“文化立市”的积极拓展,进一步明确“文化”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陈威:《建设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转引自彭立勋主编:《文化强市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78页。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