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现象学—从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到儒家*

作者:朱刚  2021-08-10 11:24  新传播    【字号:  

哲学曾被规定为一种回家的冲动。但“家”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意义:首先,作为亲亲人伦关系的家;其次,作为人类栖居之场所的家;最后,作为人类的终极归宿和安身立命之所的家,即终极的意义源头意义上的家。当哲学被规定为回家的冲动或思家之情时,这里的“家”其实是就第三个意义而言的。但它既然被称为“家”,那么这一事实就已暗示出它与前两个意义上的家有着隐秘关系。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类的文明史或哲学史上,儒家正是以亲亲人伦之家为终极的意义源头;列维纳斯也以自我与他人之关系—其原初形态正是亲子关系—为人的最终归宿;而后期海德格尔则以作为栖居之所的家为他所理解的终极家园—存在—的显现场所。海德格尔、列维纳斯与儒家对于家的思考,尤其是对于家与终极的意义源头之关系的思考,构成了三种不同的家的现象学。


(二)亲子关系:家中的自我与他人

生育,往往被视作一个单纯的生物学事件,它很少成为一个哲学问题。列维纳斯是西方哲学中为数不多把生育当作严肃哲学问题加以讨论的哲学家之一。然而,一个自然的生物学事实何以会成为一个哲学问题呢?这是因为,在列维纳斯看来,正是生育才使“我”最终得以出离存在、摆脱存在。何以如此?这要从与生(育)相对的死亡说起。每一个人都是必死的。如果死就是最后的结局,那么这就意味着,即使自我通过家和家政性实存具体地建立起来并从存在中拔根,但死后最终仍要返回存在、回归自然。因而无论列维纳斯如何反对存在的本原地位,如何宣称自我与他人之伦理关联的首要性,都将徒劳无功:最终,那匿名的、中性的、非人的存在,总在终点处等着我们。所以,列维纳斯要想使人能够真正成功地出离存在、摆脱存在,就必须找到一条道路克服死亡。当然人类一直在进行各种尝试以克服死亡,比如一些宗教(如道教)追求长生不死,一些宗教追求灵魂不朽(在这种追求中,死亡往往被理解为“通向另一种在新环境中延续自己实存的通道。”[62]。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列维纳斯所寻求的克服死亡之路:且不说它们是否与列维纳斯对人之为人的理解相悖,仅就它们缺乏现象学上的被给予性而言就已为列维纳斯所预先拒绝。

那么列维纳斯通过什么来克服死亡?通过生育,通过生育所建立起来的与孩子的关系即亲子关系:正是通过亲子关系,“自我”才能“继续存活下去”[63]。但是在这个意义上,生育好像还是被理解为生物学-人类学意义上的种族延续,因此列维纳斯似乎不过是在重复一些关于生育的常识性理解。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在列维纳斯这里,贯穿生育的主体并不是作为总体的种族—任何一种这样的种族,作为“总体”,恰恰是列维纳斯要解构和批判的。相反,在他这里,凭借生育而继续存在的主体,并不是非人称的、作为总体的种族,而正是“我”,作为主体的这个“我”。不是种族,正是“我”凭借生育从而穿过死亡的断裂而继续存在下去,作为孩子继续存在下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生育”不再是生物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种族延续的方式,而恰恰是“我”的存在方式,因此列维纳斯明确说:“生育应当被提升存在论范畴”[64]。

正因为“生育”被提升为“存在论范畴”,所以通过生育建立起来的我与孩子的关系就不再是“拥有”的关系,而是“存在”的关系:不是“我拥有我的孩子”,而是“我是我的孩子”。列维纳斯写道:“在一个像父子关系这样的情境中,自我向自身的返回……完完全全发生了改变。儿子并不像一首诗歌或一个对象那样只是我的作品。它不再是我的所有物。……我的生育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统治。我并不拥有我的孩子,我是我的孩子。”[65]所以通过生育,我并不是像拥有一个产品那样拥有我的孩子,而是我作为我的孩子继续存在:我是我的孩子。

但究竟该如何理解这种“是”呢?是否意味着,孩子只是“我”的“阿凡达”,是我的一个“化身”?一个没有自己独立意志因而没有自由的化身?显然不是,因为孩子是有其自己的独立意志与自由的,它绝非我所拥有的一个“身体”而已。那么,我是我的孩子,是否意味着我的独立意志、我的人格性与孩子的独立意志、孩子的人格性是同一个?显然也不是:我在孩子这里会遭遇到绝对的他异性,一种不可同一化的他异性。因而,当列维纳斯说“我是我的孩子”时,这种存在关系固然不是拥有的关系,但也不是巴门尼德式的作为同一的存在关系。这是一种既同一、又不同一的存在关系,是与一个作为他者的我的关系:“父子关系是一种与如此这般的陌生者的关系,这个陌生者在完全是他人……的同时又是我;是自我与自身—然而此自身又不是我—的关系。”[66]


[62][63][64][65][66]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朱刚译,第221页,第237页,第270页,第270页,第270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