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现象学—从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到儒家*

作者:朱刚  2021-08-10 11:24  新传播    【字号:  

哲学曾被规定为一种回家的冲动。但“家”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意义:首先,作为亲亲人伦关系的家;其次,作为人类栖居之场所的家;最后,作为人类的终极归宿和安身立命之所的家,即终极的意义源头意义上的家。当哲学被规定为回家的冲动或思家之情时,这里的“家”其实是就第三个意义而言的。但它既然被称为“家”,那么这一事实就已暗示出它与前两个意义上的家有着隐秘关系。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类的文明史或哲学史上,儒家正是以亲亲人伦之家为终极的意义源头;列维纳斯也以自我与他人之关系—其原初形态正是亲子关系—为人的最终归宿;而后期海德格尔则以作为栖居之所的家为他所理解的终极家园—存在—的显现场所。海德格尔、列维纳斯与儒家对于家的思考,尤其是对于家与终极的意义源头之关系的思考,构成了三种不同的家的现象学。


三、人伦、天道与家:儒家哲理视野中的家

家的本质何在?如何才能通往家之为家?与海德格尔仅从人与存在(作为构成人之根据的某种非人)的关系而非从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出发理解家之为家不同,也与列维纳斯把人与存在之关系排除出去而仅从人与人的关系(即自我与他人,首先又是亲子关系)出发理解家之为家不同,儒家从一种更为整全的视野出发理解家之为家:既从人与人的关系(在儒家这里即“人伦”,首先又是夫妇、父[亲]子之伦)出发理解家,从而与海德格尔不同;同时又打通人伦与天道,在天人相通、万物一体的视野中理解家,从而与列维纳斯不同。下面让我们分而论之。

首先,家作为亲亲人伦。在儒家看来,何谓家?首先是夫妇之伦。郑玄注《周礼·小司徒》曰:“有夫有妇然后为家。”[75]家首先是夫妇的结合。夫妇的结合作为阴阳交感的体现又必然导向生育,于是“有夫妇,然后有父子”[76]。因此构成家之人伦关系的就不仅有夫妇,而且还包括亲子,而这种亲子关系之于家甚至可能是更为根本的。[77]总之在儒家这里,家首先是被理解为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兄友弟恭的亲亲人伦,而非像在海德格尔那里那样,把家最终归属于存在。

其次,在儒家看来,这种亲亲人伦又并不是专属人事而与天地自然无关,相反,要理解家何以为家,还需要打通人伦与天道,把作为亲亲人伦的家置入天地万物的视野中。所以《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78]从天地万物到父子君臣,从自然到人伦,从存在到人事,不仅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反而一气贯通。如此,在儒家视野中,天地、自然、存在、道等等“人之他者”或“非人”就并没有被排除于“家”的本质之外,相反,它们恰恰在积极的意义上构成了家之为家的形而上的根据—这一点又不同于列维纳斯而更似于海德格尔。

最后,这种把亲亲人伦之家放置入天地视野中的做法又并没有淡化或消解亲亲人伦的本原意义,相反,在儒家—至少在孔孟等先秦儒家以及后世的部分儒家—看来,亲亲人伦不仅是家的核心要素,而且还被认为是儒家所追求之圆满仁德的发端与实现处。比如《论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79]又如《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80]等等。因此儒家认为,只要能把孝弟、亲亲等人伦关系调弄好,就不仅能实现自身的仁德,而且还能由此治国平天下,[81]甚至上达天地之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82]即此谓也。

所以在儒家这里,作为亲亲人伦的家在人之存在中实具有本源的地位:无论是对于个人仁德之追求、实现而言,还是对于治国平天下抑或对天地之道的体察而言,亲亲人伦本身都是“一个终极的源泉”[83],并在这个意义上构成人安身立命的终极家园。这一点无论是在列维纳斯哲学中还是在海德格尔哲学中都是付诸阙如的:如上所说,虽然列维纳斯也强调亲子关系,但在他那里亲子关系是被视作自我与他人之关系,进而又被视为“自我”的存在方式,因此亲子关系并没有就其自身、为其自身得到承认和理解,当然也没有被视为人生意义的终极源泉。海德格尔后期虽然也谈到家园、炉灶意义上的家,但这个意义上的家之所以得到承认,只是因为它是存在的显现。所以在海德格尔这里最终被承认为家的其实还是存在,亲亲人伦意义上的家在他这里并没有得到肯定。这一点张祥龙先生洞若观火,他曾对儒家所理解的家与海德格尔的家做过如下对比:

“儒家认为家必须有它自身的血脉或具身化的生命。这是指,家不仅要像海德格尔主张的那样,在其共通的中心有精神上熊熊燃烧的‘炉灶’,而且要有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兄弟、姐妹等等,特别是要有‘亲亲’的亲人关系在其间,使他们能够‘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围聚在炉灶旁,形成一个实际的和活生生的家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也不必然只是一个现成化的、实用称手化的或非真态的牵心化的存在者,永无成为真态之家的可能。相反,儒家看到,只有活生生的家庭才能使真态的家和诗意的历史栖居可能。……让儒者感到极大遗憾的是,海德格尔在发现和精彩地分析了如此众多的缘在存在方式,包括‘家存在’或‘家园存在’的同时,居然‘遗忘了’或漏掉了具身化的家庭存在(朱按:即父母兄弟姐妹亲子等亲亲关系)这个使人成为人的最原发的缘在形态。”[84]但海德格尔对亲亲人伦意义上的家的如此遗忘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他真正关切的,实际上并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存在的问题。甚至人自身,也必须被还原和理解为某种存在—所谓Dasein—才有其意义和价值。


[75][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彭林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87页。

[76]《周易·序卦》,[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第724页。

[77]人类学就把家庭首先理解为“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见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41页。

[78][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第724页。

[79]《论语·学而》,[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48页。

[80]《中庸》第20章,[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8页。

[81]《周易·家人·彖》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见[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第350~351页。

[82]《中庸》第12章,[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3页。

[83][84]张祥龙:《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三联书店,2017年,第38页,第49~50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