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历史观教育探析*

作者:吴大兵  2021-08-12 17:58  新传播    【字号: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加强历史观教育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包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把“国史党史军史”作为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推进教育方式创新,达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的目的等。其观点凸显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导向、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使命担当、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整体思维方式等特征。新时代需要我们深入践行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梦的实现筑牢思想基础。


三、习近平加强历史观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征剖析

习近平加强历史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体现出深厚的理论素养、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个性特征。

(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导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习近平加强历史观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立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显著的标志。习近平指出,“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7]。“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之一,而唯物史观贯穿于他加强历史观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全领域,一如他所强调的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28]。集中表现为:一是在历史主体上,他始终坚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主体观。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主张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绝不夸大也不容污蔑。二是在历史的发展上,遵从规律。他主张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大势不可逆转。”历史是有规律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29],我们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并强调要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是在历史的方法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他主张要以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历史,积极汲取历史的优秀养分,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这些深刻认识和卓越见地,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二)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使命担当

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使命担当,是贯穿习近平加强历史观教育重要论述的主线。爱国主义精神与“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从梁家河一路走来的习近平,饱含深深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使命担当,他说早年读到《岳飞传》时,“精忠报国”就印记在大脑,伴随他“一生追求的目标。”[30]同样,这一精神和品质也深深融入他的历史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中。他认为,一是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他强调,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主旋律,加强历史观教育旨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使命担当,以致“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31]二是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梦实现的过程就是爱国主义的时代彰显过程,就是书写爱国主义新的历史过程。加强历史观教育,就在于帮助人们把握爱国主义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32]的本质,激发人们在实践中弘扬、实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担负历史使命。习近平认为,加强历史观教育使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33],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斗志,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真正融入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中去,贡献智慧和力量。而他自己的身体力行也忠实地展现了他加强历史观教育重要论述的主旨。


[2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2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273页。

[30]冯其庸:《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

[31]《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

[32]《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6日。

[3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