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改善城乡收入不平衡吗?—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作者:陈向阳 潘敏基 黄立华 2021-08-12 17:5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影响城乡收入不平衡的作用机制,利用广东省20个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降低城乡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要进一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失衡,必须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是一种包容性金融,目的在于减少传统金融排斥,确保人人享有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通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来计算金融发展的普惠程度,用其来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肖瑞(2015)利用2006~201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测算了各地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的作用及其作用的程度,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滞后预期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西部地区改善的幅度大于中部,中部地区又大于东部。朱红林(2014)利用山东省所辖1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山东省1983~2012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而普惠金融的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无关,农村金融对居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但是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不平衡的改善无影响。杨文华(2016)把重庆作为研究样本利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做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平稳关系;金融的规模与效率是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城乡收入不平衡起到改善的作用,金融发展效率起到恶化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作用效果明显小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苏伟琦(2016)利用2008~2014年全国和5大分区(直辖市、东、中、西、中部和东北)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国内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全国范围内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负相关。
本文以广东省20个地级市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反映各市金融发展的普惠程度,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计量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丰富了现有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