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改善城乡收入不平衡吗?—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作者:陈向阳 潘敏基 黄立华  2021-08-12 17:59  新传播    【字号: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影响城乡收入不平衡的作用机制,利用广东省20个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降低城乡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要进一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失衡,必须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二)其他变量与度量指标

(1)城乡收入不平衡指标(CJ)。在现有关于收入分配失衡的文献中,一般采取基尼系数或者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作为量化的指标,考虑了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和认可度,本文借鉴了张晓燕(2016)的做法,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比值作为收入不平衡的代表指标,作为计量分析的因变量。

image.png

(2)经济发展水平(GDP)。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对于改善收入不平衡有正面效应,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越来越严重,有可能扩大城乡收入的差距。本文采用人均GDP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

(3)财政政策(CZZC)。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提出,财政能调节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社会公平,财政支出能提供公共产品缓解收入不平衡,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直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财政支出能在教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性支出上给予农村地区更多援助,促进其居民收入增长。本文用人均财政支出占人均GDP比作为度量政府政策指标。

(4)对外贸易(JCKE)。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不平衡起到正向作用,一方面,根据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观点:开展对外贸易后,会使出口行业(价格上升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城镇各种基础设施完善,是对外贸易的重点地区,对外加工贸易业发达,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以,城镇的劳动力报酬提高,即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另一方面,城镇作为外贸的主要地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从而推动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其居民收入。本文基于数据可得性,用进出口增加值占GDP增加值比作为度量指标。

(5)产业结构(DSCY)。城市城镇地区第三产业发达,就广东来说历年的第三产业的产出值占全省的80%以上,城镇地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多,而农村居民则一般从事第一、第二产业。按照周绪军(2015)的观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高于低附加值的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提高贡献最大,则农村居民收入相对降低,所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也会加大。本文采用进出口增加值占GDP增加值作为测算指标。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