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追踪技术与翻译过程研究:基于知网数据的计量分析*

作者:刘永杰 许悦萌 牛一琳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眼动追踪技术这种数据收集方式缘起于19世纪,因其生态效度高、数据丰富精确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研究。本文基于对眼动追踪技术应用研究的梳理,发现该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心理学科,集中在阅读研究方面,而在国内翻译过程研究中应用很少,主要是针对该技术在国外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对国内翻译研究的启示。本文指出眼动追踪技术的应用将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同时提出该技术与击键记录法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互证模式将成为翻译过程研究的必然趋势。


此外,眼动追踪技术与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能更好地为翻译过程认知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生成语法将语言视为心理现象,因此它也是“认知”的,它不仅表明语言是心理上真实的现象以及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还表明信息加工和存储是语言学的区别性特征[50](P3)。尽管语料库翻译学是以翻译成品分析核心,并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力图阐明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属性及规律”[51](P39),但其本质上也是翻译的认知研究,同时其研究领域也与翻译认知研究相重合,即译者心理活动、译者进行双语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及翻译认知加工规律等。而且,语料库翻译学提供了大量真实双语语料和翻译语料,可与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获得的译者翻译过程数据进行互证。

眼动追踪技术具有“生态效度高、数据更为丰富和精确等优点”[48](P64),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研究者通常对译者在某个特定的句子、词组或者单词上的注意时间感兴趣,但是眼动追踪仪不能百分之百准确定位译者关注的词语。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生态效度、更好地理解译者的翻译过程,研究者应将眼动追踪技术与击键记录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互证模式(triangulation),即“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交互验证”[52](P853),这一方式可以“创新对现象的解读方式,质疑或整合已有理论,更加清晰地理解研究问题”[53](P253)。多元互证模式已成为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理念与方法并且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译者的认知思维过程,对于揭示翻译过程规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对1992年至2018年10月发表于知网核心期刊的文章进行梳理,本文指出眼动追踪技术目前在心理学科、尤其是阅读研究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眼动追踪技术在语言研究,尤其是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实际应用较少,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眼动追踪技术在国外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国内研究的启示。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数据采集方式,眼动追踪技术具有很高的生态效度与信度,从而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并帮助研究者更加清晰地理解翻译认知规律;同时,为了充分获取研究数据,研究者应将眼动追踪技术与击键记录法、屏幕录制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方式结合。可以看出,通过实证方式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已成为翻译过程研究的必然趋势并将为该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