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义、述行: 意识形态的认知结构与语言机制—论保罗·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

作者:孙云霏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德曼将意识形态与美学在认识论范畴上进行关联,认为二者均是“意义和理解过程的一种现象论”。美学意识形态的实质是语言认识模式的“转义”结构,既与物本身无关,又无法闭合自身,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述行模式要抹除其由之而来的认知模式,以此终止认知的不确定,并转向自身的力量和效用。但德曼认为这一抹除无法完成,物质已铭写入“转义”的图示,与述行模式始终并置,且以将来到场的方式对后者进行打断。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从语言机制的内在理路揭示了政治话语和政治行动间的自毁关系,指涉出当今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某种趋向,并提出“物质的事件”的历史观。

[摘要]德曼将意识形态与美学在认识论范畴上进行关联,认为二者均是“意义和理解过程的一种现象论”。美学意识形态的实质是语言认识模式的“转义”结构,既与物本身无关,又无法闭合自身,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述行模式要抹除其由之而来的认知模式,以此终止认知的不确定,并转向自身的力量和效用。但德曼认为这一抹除无法完成,物质已铭写入“转义”的图示,与述行模式始终并置,且以将来到场的方式对后者进行打断。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从语言机制的内在理路揭示了政治话语和政治行动间的自毁关系,指涉出当今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某种趋向,并提出“物质的事件”的历史观。 

[关键词]保罗·德曼 美学意识形态理论 物质 转义 述行 语言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575(2020)03-0142-09

“意识形态”这一术语的内涵具有复杂性。从词源上看,“意识形态”由希腊语“理念” (eidos)和“逻各斯”(logos)合成,被定义为“观念的科学”,既包括个人也包括政党所具有的观念,既意味着观念的政治化内涵也意味着对知识的解释性关注。麦克里兰概括其演变大致遵循英法和德国两条路径,前者从特拉西经迪尔凯姆至结构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人运用理性能够获得与现实对应的真理,后者从黑格尔和马克思经曼海姆至哈贝马斯,强调社会的真实矛盾及意识形态的局部利益属性[1](P12),二者的共同主题是“‘真理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尖锐对比”[2](P18)

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保罗·德曼的意识形态理论收录于文集《美学意识形态》(Aesthetic Ideology)[1]中,其返回“意识形态”概念的“观念”内涵,将意识形态与美学在认识论基础上进行关联,认为美学意识形态的实质是语言修辞的“转义”结构,既与物本身无关,又无法闭合自身,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述行模式要抹除其由之而来的认知模式,以此终止认知的不确定,并转向自身的力量和效用。但德曼认为这一抹除无法完成,物质已铭写入“转义”的图示,与述行模式始终并置,且以将来到场的方式对后者进行打断。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从认知结构和语言机制的内在理路揭示了政治权力和政治行动间的自毁关系,“政治总是无法成为政治(历史无法成为历史)”[3](P99),在英法和德国的意识形态/真理二元对立外另辟蹊径,指涉出当今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某种趋向,并提出“物质的事件”的历史观。


[1]关于“Aesthetic Ideology”的中译有两种,一种译为“审美意识形态”,另一种译为“美学意识形态”,笔者认为二种译法体现出对德曼理论的不同理解和侧重。“审美”侧重于德曼对传统审美的批判;“美学”侧重于德曼对传统审美进行解构后、重新揭示其认识论内涵。依据德曼在 Phenomenality and Materiality in Kant一文中对意识形态的定义、收录在 Aesthetic Ideology一书中的相关文章、并结合解构主义文论的特点,笔者认为,德曼对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确实持批判态度,但也由此将“审美”放置在更大的哲学体系中进行重新解读,因此采取“美学意识形态”这一译法。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