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义、述行: 意识形态的认知结构与语言机制—论保罗·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

作者:孙云霏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德曼将意识形态与美学在认识论范畴上进行关联,认为二者均是“意义和理解过程的一种现象论”。美学意识形态的实质是语言认识模式的“转义”结构,既与物本身无关,又无法闭合自身,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述行模式要抹除其由之而来的认知模式,以此终止认知的不确定,并转向自身的力量和效用。但德曼认为这一抹除无法完成,物质已铭写入“转义”的图示,与述行模式始终并置,且以将来到场的方式对后者进行打断。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从语言机制的内在理路揭示了政治话语和政治行动间的自毁关系,指涉出当今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某种趋向,并提出“物质的事件”的历史观。


第三,德曼认为,语言的认知模式与人的认知相关,语言的述行模式则与认知无关,因此具有非认知的特性,他通过康德“力学的崇高”来说明述行模式的“力量”(power),并直接关联到“效用”(affect)。在康德的美学体系中,“力学的崇高”是想象力与欲求能力的关联,对应关系和模态的契机,因而不同于“数学的崇高”,后者是想象力与认知能力的关联。“自然界当它在审美判断中被看作强力,而又对我们没有强制力时,就是力学的崇高”[5](P99),即自然界首先被看作是一个恐惧的对象(因而具有强力),但因为这个对象激发了心灵的力量,揭示出人的理性能力具有胜过自然界的优越性。崇高的判断将想象力与理性的理念相联系,因而与人的道德情感相关,具有普遍性。德曼认为,人直接面对外在自然的“无限”时,用想象力进行统摄的失败“强迫我们在它的总体性中主观地认为自然本身作为超感性事物的再现”[20](P67),即自然对人产生强力,但这也促使心灵发现自己独立且超越于自然,“真正的崇高”“通过这种可以在感性上表现出来的不适合而被激发起来、并召唤到内心中来的”[5](P83)。因此,这种对抗自然强力的力量源于人的理性,它将依于自然经验的不充分性提升至理性观念的充分性、将自然的自由提升至批判性的自由,使得“作用于我们的决定性的命令,一个突然出现的全部特权,能够立刻宣泄从一个本体领域源初获得的理性的命令”[6](P150)。可见,述行模式就是源于主体内心并作用于主体的“命令”或“律令”,能够产生行动力量和真实效果。

可以比照伊格尔顿和齐泽克关于康德的道德原则的论述,对述行模式的力量和效用所可能产生的误用进行考察。误用之一即述行与认知分离而走向无所凭依的“空”,伊格尔顿认为,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主体被排斥于“物自体”外、无法与客观自然产生本质联系,只能作为一种观察现实的形式。这样,本来是能动的主体反过来成为被决定的客体;因此,“要想获得自由和理性—简言之,成为主体—意味着要完全地自我决定,只服从于我自己所立之法,把我自己和我的行动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13](P65),即人作为自由的主体与客体无关,主体是外在世界无法证实的本质存在,但也因之成为“一尊原始偶像”。误用之二则是将“律令”极端化至“绝对律令”,齐泽克同样指出康德的道德是独立于经验的先验原则,因而它排空内容、成为纯粹形式,对此形式的无条件服从即是绝对律令。绝对律令从现实原则来看是不可能的、无法执行的,但作为淫荡的超我指令则强制主体、“你能够,因为你必须”[21](P95),由此,齐泽克继续拉康的观点将康德与萨德的联系起来,将道德义务和激情欲望联系起来。将认知抹除的述行容易滑入空无一物,却要求着主体的绝对服从。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