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义、述行: 意识形态的认知结构与语言机制—论保罗·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

作者:孙云霏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德曼将意识形态与美学在认识论范畴上进行关联,认为二者均是“意义和理解过程的一种现象论”。美学意识形态的实质是语言认识模式的“转义”结构,既与物本身无关,又无法闭合自身,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述行模式要抹除其由之而来的认知模式,以此终止认知的不确定,并转向自身的力量和效用。但德曼认为这一抹除无法完成,物质已铭写入“转义”的图示,与述行模式始终并置,且以将来到场的方式对后者进行打断。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理论从语言机制的内在理路揭示了政治话语和政治行动间的自毁关系,指涉出当今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某种趋向,并提出“物质的事件”的历史观。


既然人的认知仅是语言认知模式的“转义”结构、一种对外在事物进行形式上的“统一”及其效果,其既与物本身无关,又无法闭合自身,因此具有不确定性,换言之,人的认知具有根本上的不确定性。因而,要获得可靠性和确定性,就不能在认知的范畴内对“转义”进行限制,只能转向非认知的述行模式。

二、断裂:从认知模式到述行模式

作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家,德曼的理论构境始终没有离开语言,但如伊格尔顿指出,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经历了从语言学到感性经验的现象学还原[13](P9),即人不仅以语言建构世界,更加是以“语言的模式”建构世界。德曼认为,语言分为认知模式和述行模式,通过“转义”获得的认知具有不确定性,而非认知的述行则是稳定和终止转义的方式,因此从前者转向后者,从“本体论同一性和认识论同一性转向决心、行动和许诺,转向法定权力和履行式功能”[14](P35)。英国哲学家 J·L·奥斯汀提出,传统哲学认为记述话语是对事实作出的描述,但存在另一类话语,它并不仅仅是被认为说些什么,而是表明话语的说出就是实施某种行为,即施事话语,二者分别以“真假与否”和“恰当与否”作为评判标准,却又无法截然区分,且“陈述的真理性或虚假性不只是依赖于语词的意义,而是依赖于你在何种情况情况下做何种行为”[15](P129),即记述话语本质上也是施事话语。德曼挪用奥斯汀的记述话语与施事话语的区别,说明述行模式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与认知模式的独立性不同,二是与认知模式产生断裂、并对其予以抹除,三是具有非认知性的力量和效用。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