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是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吗?—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
作者:潘道远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文化产业因其与文化的密切关联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为了研究与地区文化发展相关的因素是否是影响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本文利用基于因素先验的贝叶斯模型平均回归,对比分析多种因素的影响强弱差异。经研究发现,对文化产业创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文化产业结构和文化需求;其次,地区经济水平、文化资源、产业内部和外部技术进步三种因素对于区域文化产业创新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在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的机制中,文化创意的聚合效应、“文化+”形态的生产融合效应都没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由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才是文化产业创新的主要来源,因此可言,直观上的“文化因素”并不是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本文的结论是要支持保护大型文化企业,并以他们为中心建立扶持文化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并且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加强文化需求与本地文化资源之间的关联。
四、计算与结果分析
(一)计算方法与结果
据上一节中获取的数据,利用DEA P2.1软件计算文化产业T F P,同时可计算出技术变化量(TFPCH)、技术效率变化量(EFFCH)、纯技术效率变化量(PECH)以及规模效率变化量 (SECH)[1]。通过计算,2012-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平均TFP为1.085,中国文化产业整体上存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亦即存在文化产业综合创新;而且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效率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增长。此外,从区域的角度看,东部地区的省份综合创新能力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也符合中国区域发展状况的一般认知,证明计算结果符合现实。
进一步,利用马尔科夫-蒙特卡罗综合法(MC3)作为模型的搜索方法,通过R3.4软件中的 BMS包,进行500000次和1000000次的MC3抽样试验,发现后验估计彼此非常接近。因此,在表2中,报告从1000000次抽取中获得的后验估计值作为可靠估计值,其中PIP表示后验包含概率。
从表2的结果来看,后验概率排在前五的变量分别是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占文化批发和零售企业营业总收入比重、城镇化率、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占文化制造企业营业总收入比重、家庭文化消费支出和人均GDP。其中有一些变量的后验均值系数是负值,比如政府的文化事业费用支出,这意味着政府文化支出增加一个标准差将降低0.13的文化产业综合创新率(以TFP表示)。
[1]由于篇幅原因,计算结果文中未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