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年:实践经验及理论贡献*

作者:张树剑 谷志军 黄卫平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史,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本质的诠释。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深圳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依靠自主主导的体制机制改革达成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改革创新,大致经历了中央控制下的局部创新、中央引导下的机制创新和中央鼓励下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背后反映出深刻的中央授权下的制度变迁逻辑。深圳的改革开放历程也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摘要]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史,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本质的诠释。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深圳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依靠自主主导的体制机制改革达成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改革创新,大致经历了中央控制下的局部创新、中央引导下的机制创新和中央鼓励下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背后反映出深刻的中央授权下的制度变迁逻辑。深圳的改革开放历程也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40年 制度变迁 实践经验 理论贡献

[中图分类号] D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575(2020)05-0005-09


一、问题的提出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过程,深刻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从表象看似乎在于经济,但本质上却在于政治。深圳经济特区发展40年的政治意义在于:

第一,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回答改革开放的目的。40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一座现代化创新型国际大都市的进程,正好与国家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可以说,深圳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建造、培育起来的通向世界的窗口城市。自1980年设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率先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对引进外资、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税收制度、银行信贷、土地使用、劳动用工、价格要素、干部人事、工资制度、住房制度、工程招标、产权制度等多方面的重大改革,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传统制度、观念的束缚,为特区的对外开放和建设发展扫除障碍,并对全国改革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1]深圳经济发展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是从本质上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做出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重大探索,对国家在之后确立并长期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并最终实现从加工工业为主的高速增长模式逐步转向以科技要素支撑的高质量增长模式,塑造了中国最好的民营经济生态群。同时,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历史也是一部经典的政府“放、管、服”教科书。优良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科技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经济特区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优质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从全国乃至全球汇聚、扎根深圳。40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进步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来源,很好地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协作治理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究”(SZ2019B018)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