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年:实践经验及理论贡献*

作者:张树剑 谷志军 黄卫平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史,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本质的诠释。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深圳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依靠自主主导的体制机制改革达成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改革创新,大致经历了中央控制下的局部创新、中央引导下的机制创新和中央鼓励下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背后反映出深刻的中央授权下的制度变迁逻辑。深圳的改革开放历程也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第三,就改革战略而言,是以经济改革推动或倒逼全面改革。深圳不同阶段的改革举措,都是以问题导向或危机推动下的现实选择,以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发展的挑战。 [21]无论是当年经济特区探索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成功后推广为国策,还是如今自贸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要求,其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投资、金融服务便利化,探索公布“负面清单”,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其实都是以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自由贸易问题为突破口,来以点带面,逐步倒逼和拉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变革。现在为迎接美国遏制中国崛起而发动的贸易战和一系列地缘政治的挑战,以应对当下甚嚣尘上的逆全球化潮流,中央又决定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也就是率先全方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经典案例和样板。正如有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是大危机推动大改革;小危机促进小改革;没有危机就无需改革;对潜在危机高度警觉,就未雨绸缪,主动改革;对现实危机缺乏敏感,麻木不仁就不会改革;忧虑改革诱发更大危机,就不敢改革;恐惧改革触犯特殊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就阻扰改革。”[22]换言之,全面深化改革时刻伴随着风险甚至危机,对改革创新者来说是极大挑战,需要面对问题或危机作出理性的选择。

第四,就改革形式而言,是以点带面的抓典型和树标杆效应。中国的改革总是从局部放权开始试验,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缘优势或区位特点、改革基础及发展目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选择若干改革试验区,再将正确的经验在别的地区复制,最后形成中央统一的整体改革方案。从形式上来看,深圳每一次赋予重大意义的改革都是中央希望深圳承担起典型和标杆的重任,再对全国形成体制改革的推动效应。在深圳各项改革的过程中,中央始终把握着方向和节奏。 [23]深圳经济特区成功探索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成功后最终推广为国策;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变化为核心内容的自贸区改革,使得深圳进一步成为全国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标兵,逐步倒逼和拉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变革;当前,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趋势,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最高决策层又决定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发挥深圳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支持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此次重大改革探索中,深圳被赋予的历史性作用依然是深化全面改革开放的典型,要求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