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年:实践经验及理论贡献*

作者:张树剑 谷志军 黄卫平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史,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本质的诠释。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深圳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依靠自主主导的体制机制改革达成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改革创新,大致经历了中央控制下的局部创新、中央引导下的机制创新和中央鼓励下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背后反映出深刻的中央授权下的制度变迁逻辑。深圳的改革开放历程也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第一,在经济发展方面,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改革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历史性探索,为解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保持经济长期增长提供了中国智慧。 [25]主要涉及四大改革:一是价格体制改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伊始,面对大规模城市建设对生活、建筑物资的大量需求与此前资源短缺时期实行政府调拨、统一定价的计划供给体制的尖锐矛盾,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发展商品市场,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价格体系。 [26]二是所有制改革。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大力推进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三资”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了生产资料社会化占有程度的提高。 [27]三是股份制改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到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为深圳建设全国的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28]四是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探索“三级授权经营制”,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和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委托方和代理人之间的“资产纽带”关系,以投资收益取代了全面干预。 [29]可以说,这四大改革为深圳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有学者认为,从计划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制中产生的制度改进效应,是深圳这个最早的制度试验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原因。 [30]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制度改革,深圳率先确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实践基础,为中国制度变革贡献了一个“新体制”。[31]

第二,在体制改革方面,诠释中国渐进式改革逻辑和制度变迁道路。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改革发展,是一场由中央授权和领导下的渐进性改革,是从经济体制到社会体制的整体中国现代化道路。 [32]主要涉及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改革对照试验。深圳的改革开放最初阶段并非在深圳全面展开,而是限定在局部区域,形成俗称为“关外”和“关内”的改革对照组。这种做法与整个国家由特区向沿海地区推及改革、再向全国其他地方推广的逻辑是一致的。 [33]二是新时代的再次改革开放。在新的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双重要求,国家开始在深圳等城市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紧扣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要求,强调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34]而在2019年8月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文件,则是对深圳进一步以再次改革开放的政治勇气向全国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35]可以说,不管是改革开放之初还是改革开放再出发,在完成社会秩序转型的过程中,中央既给予了深圳地方治理的权力空间,同时又掌握着中心工作权力。 [36]通过特区的各项改革来完成体制转型,走的是一条典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