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年:实践经验及理论贡献*

作者:张树剑 谷志军 黄卫平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史,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本质的诠释。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深圳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依靠自主主导的体制机制改革达成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改革创新,大致经历了中央控制下的局部创新、中央引导下的机制创新和中央鼓励下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背后反映出深刻的中央授权下的制度变迁逻辑。深圳的改革开放历程也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三、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改革逻辑

深圳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依靠自主主导的体制机制改革达成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改革创新。大致经历了中央控制下的局部创新、中央引导下的机制创新和中央鼓励下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背后反映出深刻的中央授权下的制度变迁逻辑。

第一,就改革性质而言,是获得中央授权下的改革局部先行。不管是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是先行示范区,都是“获得中央授权的改革先行试验区”,[5]属于国家战略和国家行为。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明确体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就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是由全国人大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创办;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明示了在上海、广东等地建的自贸区就是国家层级的自贸区;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同样是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文。可以看出,对于深圳来说特别重大的历史性改革都是中央授权、领导和把握方向的,采用的是“中央授权下的局部改革先行模式”。 [15]这些改革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全国的改革发展探索体制性经验,最后要促进的是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 [16]对于中国的改革环境来讲,对内是政府治理的社会环境极大地发生了变化,对外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同时跌宕起伏。因此,中央领导的局部改革,特别是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的改革是一种整体性的探索,是把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先行试验。 [17]

第二,就改革路线而言,是贯彻落实渐进式改革的正确路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地方到中央每次重大体制改革,都是采取的渐进式改革路线。 [18]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深圳的地理位置和香港、澳门近在咫尺,但是与港澳社会的市场发育程度落差极大,采取渐进式改革对于深圳建立自身的产业体系和探索完善市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初设立经济特区的大背景,是凝聚了摆脱发展严重落后的改革共识,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完善生产关系的体制改革;在深圳的经济总量、企业质量、人口规模、外向度等方面明显提升之后,国家适时将深圳的部分改革纳入自由贸易区试验,利用前海自贸区与香港毗邻的区位优势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尝试和经验借鉴;在自由贸易区改革这一步成功的基础上,深圳才具备建设一座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标杆城市,为全国其他主要地区改革提供先行示范经验。纵观这一发展过程,是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具体展现。在一个地区完成改革之后再向全国其他地区扩大,形成改革的梯度效应,可以确保改革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成功。 [19]渐进式改革的逻辑机理正是在于: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有效地把握了能动性与规律性、强制性与诱致性、局部性与整体性、增量性与存量性这“四个统一”。[20]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