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制度与繁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作者:马卫红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于转型中国的制度价值得以彰显。可以说,深圳同中国的改革开放融为一体,深圳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史,昭示着中国现代化城市的镜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制度识别意义的样本。文章基于深圳的发展经验,揭示了观念—制度—繁荣之间的动力机制究竟是怎样的。首先从观念的力量出发,分析深圳人的精神观念对良好营商环境的作用;然后分析观念支撑的社会选择形成的制度特质;最后探讨深圳的市场繁荣,解释它所代表的这种新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动力学形态。
六、结论与讨论
深圳经济特区见证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全方位变化。 [21]这座城市凝聚而成的共享观念和城市精神为深圳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提供着活力,正如埃德蒙·费尔普斯所言,态度和信仰是现代经济的活力源,它保护和激发着想象力和自我实现的追求,进而促进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 [22]深圳之所以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确是因为深深地扎根于这样的观念和精神之中。
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圳要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进一步深入思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需要更好地处理多元组织共生的大问题,解决好多样性共生下的组织整合问题。多元社会的团结和稳定不是依靠控制,它的粘合机制来自于差异性共生,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相互适应、不同而和的共生。具体而言,就是需要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自身的变革、政府与社会主体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活力催生强劲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带来经济发展和繁荣,然后,又会反馈给社会与市场进一步强化活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