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制度与繁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作者:马卫红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于转型中国的制度价值得以彰显。可以说,深圳同中国的改革开放融为一体,深圳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史,昭示着中国现代化城市的镜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制度识别意义的样本。文章基于深圳的发展经验,揭示了观念—制度—繁荣之间的动力机制究竟是怎样的。首先从观念的力量出发,分析深圳人的精神观念对良好营商环境的作用;然后分析观念支撑的社会选择形成的制度特质;最后探讨深圳的市场繁荣,解释它所代表的这种新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动力学形态。


四、社会集体选择下的深圳制度特质

众多研究揭示,不同制度可以带来同样的经济绩效,相同的制度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因此制度安排与经济繁荣之间不具有确定性的因果关系,需要寻找更为前置的因素,是什么决定了选择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制度,以及是什么保障了制度的持续效用。观念引导的共享心智决定了社会集体选择的偏好,造就历史积淀下的制度特质。

理解深圳的现在,需要从它的历史溯源。深圳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它所处的这个区域历来是中国接触外界的最前沿。古代中国,这个地区是对外最具辐射能力的区域;近代中国,这个地区是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的前沿;当代中国,这个地区是改革开放的探索地带。从历史演进可以看出,这一区域历来的基本特征就是开放性和多元化,多样性的汇聚与并存是这一区域的特殊性。因此,深圳的发展本质上看是历史中国变迁的多样性在多层面的结构性转变。这种多样的结构性变革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进行说明。微观层面来看,人的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务农到工厂再到公司,体现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工作变动和自由流动是深圳这个新兴城市成功的内在原因。工作结构的变革,人的工作场所与工作内容方式的变革,如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以及服务业的兴起,劳动力的流向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观层面来看,深圳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从工业型向后工业型的结构性转变,深圳的产业经历了“农—工—商—知识—信息”的路径转变。这不单单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是社会结构、城市结构的变化。宏观层面来看,深圳的崛起和迅速发展是伴随着由农村中国(乡村共同体)向城市中国(城市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结构的组织性变革。企业组织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基础性社会结构,私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深圳市场经济活跃的重要力量。

深圳的市场繁荣是社会集体选择的结果。观念在每一个个体反复接收和实践中通过交流与共处形成共享心智。共享心智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社会互动提供了认知条件。这种观念引导的共享心智支撑了经济、管理和文化3个方面的“制度”基础和特质。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