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交往形态的媒介交往*

作者:杨竞业  2021-10-26 19:24  新传播    【字号:  

凸现个性和魅力的媒介交往是当代社会交往的独特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媒介交往一般由社会交往的常识形态、沉隐形态和科学形态构成。作为常识形态的社会交往,是一种常识性认知、常识性理解、常识性表述的过程,是交往主体社会实践的一种基础形态和普遍形态。作为沉隐形态的社会交往,形成超越媒介的价值规定,取得主体希冀的意义,它既表现为交往主体通过吸收媒介介质不断展开思想表达的过程,也表现为交往媒介介质由于交往主体的有用性选择而导致相对沉隐的过程。作为科学形态的社会交往,是“物质性交往”和“精神性交往”的复合延伸,是“表形性交往”与“表意性交往”的有机统一,是“精确性交往”与“中立性交往”的高度统一。三种形态分别是交往实践主体达成话语表述的形态、展开思想表达的形态、建构意义表征的形态,“三位一体”地构成了媒介交往的基本结构。媒介交往和交往媒介的关系,实质上是主体际交往的衍生条件的关系。具备各种交往媒介即交往条件并有了真实开端,媒介交往才能推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媒介交往的生产取向、生活实践和理论建构,要诉诸于深层开掘主体间交往所共享的意义中去。


就第三层意义看,如上所述,基于某种媒介产生的信息、介质,可以被完整无误地复述出来,也就是说,这些信息、介质虽然不是原来某个交往主体发出的,但它仍然可以被不同交往主体不断地重复使用。这种使用,一是缘由于社会交往中的媒介信息和介质的中立性,二是根源于正在运用中的交往媒介的共享性。前者已经在上文论及,不作赘述;后者实际上涉及到交往媒介的衍生条件问题。因为媒介交往和交往媒介的关系,实质上是主体际交往的衍生条件的关系。具备各种交往媒介即交往条件并有了真实开端,媒介交往才能推进。媒介交往是具备交往媒介条件并深入地内化为交往活动之后的产物,这种交往“是一种将条件转变成实质、将实质转变成条件,亦即转变到实存一边去的运动。”[7](P311)这些交往条件,就媒介的信息、介质而言,不同的交往主体都可以利用它开展、实现媒介交往。因为这个条件不仅可以为知情者所运用,而且可以被不知情者所运用,不知情者完全可以借助这个条件的衍生条件得到衍生信息,即根据媒介交往的“主影响”生发的“次影响”及由其二者扩散、折射产生的“次生影响”和“再生影响”所造成的“条件”,掌握媒介实情,实现信息共享,达成交往目标。

显然,这三层意义是连贯的整体,都可以看作交往媒介的条件性说明,即交往媒介和媒介交往的复杂性关系的说明。由于交往媒介具有这些“快活行动”的特性,媒介交往对全部交往主体而言具有同等的感受性,而不同的交往主体对不同的或同一的交往媒介都具有不同的感受性。正是在这个基点上,媒介交往的生产取向、生活实践和理论建构要进一步诉诸于深层开掘主体间交往所共享的意义中去。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