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李晨  2021-10-26 19:24  新传播    【字号:  

列斐伏尔从马克思的生活观和异化理论出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率先开启了日常生活批判的研究领域。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与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息息相关的领域,日常活动是所有社会活动得以发生的基础,人正是在日常生活这个层面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的消费的异化,大众文化的异化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列斐伏尔从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对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深刻批判,这说明人的本质及其异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列斐伏尔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日常生活的异化意味着人的生存已经面临着最严重的危机,对此只有展开全面的日常生活批判才能恢复人的革命主体性和创造性维度,而且只有将日常生活革命置于社会变革的中心,才能实现人的彻底的解放。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虽然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是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去分析并解决社会问题,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合理化视角。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充分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由时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日常生活。


(五)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列斐伏尔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现象进行深刻分析之后,提出技术异化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异化表现形式。先进的科学技术本应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但现实情况却是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技术的控制和工具的奴役,人的自由个性和主动创造力日渐消失。

只有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破解技术异化现象,消除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控制,让技术重新回归日常生活。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是人文精神给其赋予了价值内涵,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指导。但是就目前来看,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要正在急速增长,而人文精神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相互分离的态势,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加深技术对人类的操控。所以,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发活动时,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分析和揭示其本质和运行规律,保证科学活动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要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根本目标,让技术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所服务。科学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只能湮没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我们要始终以符合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准则审视科学技术,坚决抵制违背人类伦理和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技术发展的科学实验活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亨利·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一卷)[M].叶齐茂,倪晓晖,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6]Hen r i Lefebv re. Cr itique of ever yday life - introduction,Vol.1[M]. London and New York:Verso,2008.

[7]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