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李晨 2021-10-26 19:24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列斐伏尔从马克思的生活观和异化理论出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率先开启了日常生活批判的研究领域。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与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息息相关的领域,日常活动是所有社会活动得以发生的基础,人正是在日常生活这个层面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的消费的异化,大众文化的异化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列斐伏尔从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对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深刻批判,这说明人的本质及其异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列斐伏尔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日常生活的异化意味着人的生存已经面临着最严重的危机,对此只有展开全面的日常生活批判才能恢复人的革命主体性和创造性维度,而且只有将日常生活革命置于社会变革的中心,才能实现人的彻底的解放。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虽然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是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去分析并解决社会问题,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合理化视角。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充分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由时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日常生活。
(四)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随着异化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开始产生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出现了思想观念的异化。在思想观念异化的前提下,人无法形成对自身和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颠倒事物之间本身的关系,对一些看似没有任何价值的事物产生盲目崇拜。例如对上帝的崇拜,对消费的崇拜等,这种思想意识本来是人们自己形成的,现在却成为了一种异己的现实力量转而与人自身相对抗。二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政府本来是由人民通过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它的职能就是为人民提供服务。但是现在国家已经凌驾于人的权力之上,拥有了一种非人性的权力,支配着包括人们日常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国家开始成为一种偶像接受人们的崇拜。三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须参与社会集体活动才能体现人自身的本质所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集体活动被破坏了,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生存,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被切断了,这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分裂。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是列斐伏尔批判理论的立足点,因为人正是从日常生活这一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出发,在满足日常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去参加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日常生活的异化意味着人的生存已经面临着最严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人只是挣扎着勉强维持着自身肉体的生存,工人的政治革命意识根本无法觉醒,只能屈服于资本主义的统治。而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就是要唤起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将日常生活革命当作社会变革的首要目标,通过日常生活的全面变革催生政治革命,从而实现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
四、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当代借鉴价值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正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精神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虽然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是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去分析并解决社会问题,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合理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