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的他者”到“绝对的他者”: 再论老子的“他者”概念与“自—他”关系

作者:单虹泽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他者”是与“自我”相对的哲学概念,指的是绝对外在于或先于存在的东西。在西方哲学史上,“他者”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回应近代主体性哲学引发的主客二元论困境。从康德到列维纳斯,“他者”被诠释为与主体展开日常交往的他人和超绝的精神实存。这两种“他者”概念被分别定义为“一般的他者”和“绝对的他者”,具有异己性、超越性、能动性等哲学特质。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其虽然没有以主客二分为特征的认识论哲学传统,却在伦理学与天道观中展现了“他者”意识,并将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考察延伸到“自—他”关系之中。老子哲学同样包含了“一般的他者”与“绝对的他者”的概念,它们分别表现为在日常经验世界中和自我进行交往活动的“他人”与超越一切经验存在并作为世界本原和基础的“道”。通过对“他者”的论说,老子强调了保持个体之间互不干涉的距离意识及自我与“道”合一的宇宙意识。从“自然”视角出发,老子揭示了两种“自—他”关系:一是自我与他人互不干涉以保持个体本然的生存状态;二是自我与“道”融合为一,实现个体精神的超越,其本质上是对自然的复归与顺应。透过这两种“自—他”关系及其统一性,老子进一步说明个体丰富内在价值和万物合乎自然、多元共生的必要性。


其次是超越性。相对于自我而言,他人既是异己的,又必然出现在自己的视域之中,因此他者的超越性以自我和他者的共在为基础,“他人既在我的世界的外面,又同时在我的世界里面,他人是我的世界内部的一个外在存在”。[10]这种超越性体现在自我意识无法把握到他者的意识,而后者却随时可以侵入到自我的世界中来。他者并未完全隔绝自我,而是朝向自我敞开自身,构成共同的生活世界。最后是能动性。他者基于自身的能动性与自我展开双向互动。无论这种互动是排斥还是融合,都揭示了自我与他者的共在关系是生存论上的基本事实。比如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说法虽有极端唯我论之嫌,但也承认自我与他者构成“主观性林立”的世界,“我们这样假定为真理标准的主观性并不是什么狭隘的个人主观主义,正如我们表明过的,我们从我思中发现的并不是我自己,也发现了别人”。[11](P21)他者的能动性克服了主客二分所形成的自我孤立的主动性。

以上讨论的两种“他者”及其性质同样也反映在中国哲学之中。如上所述,西方哲学关于“他者”的问题意识产生于主体性哲学的唯我论困境。中国哲学虽然没有以主客二分为特征的认识论哲学传统,却在伦理学与天道观中展现了“他者”意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讨论“吾”“自”“我”“己”等概念的时候,语境中总是存在着一个或隐或显的“他者”与之相对,并将对自我的考察延伸到“自—他”关系之中。比如儒家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就是将自我置于社会群体之中,在“自—他”关系中实现自身价值。道家也推崇“不自”的原则,“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老子》22章)。在这里,他者的存在意义得到肯定,而自我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他者的限制或影响。傅佩荣指出,道家哲学中的个体都是在自我和他者的互动中成就自身,这些个体都既为自主又并非完全自主。[12](P228)老子哲学中的“他者”有着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般的他者”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他人;二是作为“绝对的他者”的道。这两种“他者”贯穿于老子哲学之中,并围绕“自然”概念形成了两种“自—他”关系,兹分别言之于下。


二、老子哲学语境下的两种“他者”概念

众所周知,“自”类语词频见于老子哲学之中,据王弼本《老子》凡31例。《说文》释“自”:“鼻也,象鼻形。”段玉裁注曰:“用自为鼻者,绝少也。凡从自之字,……亦皆于鼻息会意。今义从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义。”[13](P138)据此,可以说“自”作为反身代词表示一个或一类事物本身,而在《老子》文本中,“不论‘自’类语词是怎样的一种描述,就其‘指向’而言都确定了所指对象是‘自体’”。[14]如果将老子哲学中的“自”放在主体性视域来看,其所指就是自我。依此观之,老子哲学似乎是“为我”或“唯我”的,与“自”相对的他者并没有得到重视。但是,正如冯友兰所说,因为道家认识到“为我”的保全自我的方法缺乏有效性,“于是《老子》乃为‘打穿后壁’的话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为我论者的最后结论。……老、庄又都讲‘无我’。其实他们所谓‘无我’,正是‘为我’之极致。‘为我’之极,就向其对立面转化,以至于‘无我’”。[15](P279)“无我”就是对自我的否定,并在否定中呈现出一个隐匿的他者。所以,老子哲学中兼含自我与他者两种存在。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