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的他者”到“绝对的他者”: 再论老子的“他者”概念与“自—他”关系

作者:单虹泽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他者”是与“自我”相对的哲学概念,指的是绝对外在于或先于存在的东西。在西方哲学史上,“他者”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回应近代主体性哲学引发的主客二元论困境。从康德到列维纳斯,“他者”被诠释为与主体展开日常交往的他人和超绝的精神实存。这两种“他者”概念被分别定义为“一般的他者”和“绝对的他者”,具有异己性、超越性、能动性等哲学特质。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其虽然没有以主客二分为特征的认识论哲学传统,却在伦理学与天道观中展现了“他者”意识,并将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考察延伸到“自—他”关系之中。老子哲学同样包含了“一般的他者”与“绝对的他者”的概念,它们分别表现为在日常经验世界中和自我进行交往活动的“他人”与超越一切经验存在并作为世界本原和基础的“道”。通过对“他者”的论说,老子强调了保持个体之间互不干涉的距离意识及自我与“道”合一的宇宙意识。从“自然”视角出发,老子揭示了两种“自—他”关系:一是自我与他人互不干涉以保持个体本然的生存状态;二是自我与“道”融合为一,实现个体精神的超越,其本质上是对自然的复归与顺应。透过这两种“自—他”关系及其统一性,老子进一步说明个体丰富内在价值和万物合乎自然、多元共生的必要性。


第二,道扬弃了自身全部的具体规定性,表现为纯粹的虚无。老子认为道超越了感觉、知觉及其他认知活动,“视而不见,名曰‘夷’;听而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14章)。道无具体形象,不可思议,既区分于一般意义上的经验事物,也超越了存在的现实性,因而是超绝的本体,即虚无。庄子也将道的虚无性描述为“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揭示了道与现实世界的存在论区分。黑格尔认为,老子的道就是作为抽象普遍的虚无,“统一在这里是完全无规定的,是自在之有,因此表现在‘无’的方式里。这种‘无’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或无物,而乃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一切对象——也就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16](P131)依黑格尔,自然的绝对的纯粹内容就是作为“无”的道,也就是非存在。如果说老子的“有”是万物的总和,那么“无”实际就是对万物之规定性的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道之超越性的两个面向本质上是统一的。一方面,从宇宙生成论看,道将原始的阴阳五行说抽象化,使自身成为万物发展的统一性原理;另一方面,道作为某种超验存在,扬弃了自身的具体规定性,强调本原与具体样态的存在论区分。道在超越之维呈现出双重性格,“老子在以道为宇宙之始基的同时又将道超验化,便内在地潜下了始基与万物分异的契机”。[17]牟宗三在解释《老子》第1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时指出,“有”与“无”在根源上是同一的,“有”“无”表明了道的双重性格,最根本的是“无”,发生作用就是“有”。[18](P4-5)对物而言,道是其反面,是“恍惚无物”的存在,故物是“有”而道是“无”。人则与物不同,其既是有限的、自然的存在,具有某种物的属性,又与道处于一种超越的关系中。作为他者的道有着两种向自我呈现的路径:一是将主体作为特殊具体的经验存在,而为其生存论的本原;二是在主体超越自身有限性的基础上,与主体构成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并超越经验存在的种种可能性。要而言之,道作为终极的真实存在,不仅构成了全部经验事物的原因,也扬弃了自身的具体规定性而成为“绳绳不可名”“无状之状”的超验存在,因而是“有”与“无”的统一。“他人”与“道”在“他者”之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揭示了老子哲学中的实践论分野。两种“他者”概念虽然都是相对于自我的超越存在,但是在实践层面,老子却强调了不同的立场。作为“一般的他者”的他人与自我在经验界相联系,表现为二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自我可以通过种种交往形式进入到他人的世界之中,反之亦然。在老子看来,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太多积极的意义,因而突出了某种距离意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80章)。这就要求自我与他人之间总是保持伦理实践上的距离,而他人也往往成为疏离于自我视域的存在。相对于他人而言,道是“绝对”的超验存在,这就意味着自我无法通过感觉、知觉或逻辑推理等经验认识形式加以把握。然而,这种认识论困境却保证了自我与道的距离:玄渊幽妙的道固然难以被自我认识与把握,但它同样未曾干涉自我的发展。质言之,自我与道在经验之域是互不干涉的,故老子将“无为”作为生存实践的准则。惟其“无为”,方能复朴,即复归本性之真,与道相合。老子尤为强调自我与道在超验之域的合一性,其体现在偏离本然形态的自我对道的复归:“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16章)可以看到,道不同于他人,其作为普遍的存在或本体总是有着与自我合一的趋向,这是老子对前轴心时代以来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秉持。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