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的量化评价与预测*

作者:施洁 谢志岿 吴定海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在相关现代化理论和国内外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标要求,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政治(治理)、社会、文化、生态等5个维度的现代化状况,构建综合性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体系。测算结果表明,深圳目前已处于中等发达的现代化阶段,具备成为全球城市的基础。在经济、治理等方面已赶上部分国际先进城市,但在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30年,相比国际领先城市,深圳须以不低于2%的净增速才能实现综合追赶;GDP须以不低于1.5%的净增速追赶,人均GDP须以6.8%的净增速才能实现动态追赶。


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在国内外现代化定量评价方法上,文献中先后出现过单项指标评价[4]、多项指标评价[5]和指标体系评价三种方法;比较来看,由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更能反映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并且该方法的指标选取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能够体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和关键内涵变化,因此成为目前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的主流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是在科学构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得到单一的综合评估指数,从而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定量判定。不同时期的不同研究文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指标体系构建、评判标准确立和综合指数测算上。联合国城市指标体系第一次系统对城市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充分体现了该方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6]这一方法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4)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了“10+4”式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强调了要赋予各个指标一定权重,以体现各个指标在体系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该研究没有深入进行现代化指标的定量测算。朱孔来(2006)构建了涵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国民素质现代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生活质量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优良化等39个领域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21世纪中叶“中等发达国家”有关指标的平均状况为基本“参照系”,成为确定现代化标准的重要依据。


[4]人均收入被认为是现代化的核心指标。“发达”被理解为笼统意义上的“现代化”,从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就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方法。根据人均GNP或GDP的高低,世界银行1999年的划分标准为:低收入国家为760美元以下,下中等收入国家为761~303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为3031~9360美元,高收入国家为9361美元以上。这种方法在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有学者采用这一方法对中国各省市区进行了测算,认为深圳已经达到第一世界的高收入国家水平。这种以人均收入判断的方法简单明了,度量比较直接,数据容易获取,但仅仅关注了经济单一领域,忽略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现代化对社会、生态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需求。

[5]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著名的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于1983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时的11个方面的指标和标准,被看做是一个“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判定体系,为国内学者广泛采用。根据这样的短板原则,何传启提出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以服务业劳动力占比(大于60%)和大学入学率(大于60%)两项指标作为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判定标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选择多个指标,每个指标都达标,才判定该评价对象实现现代化。其优点是能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纳入进来,从多维度对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考察,避免了单项指标评价的局限性,但又由于该方法过分强调单项指标的重要性,某一指标不达标将导致整个评价对象不达标,而且每项指标的门槛标准设定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更加导致设定较为严格标准的指标项对整个系统结果的过度影响,使得整体评价结果不科学、不合理。因此,该方法在指标选取的时候需要非常慎重,指标判定标准不易把握,难以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吴贻永、葛震明:《联合国城市指标体系概述与评价》,《城市问题》,2001年第3期。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