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的中国场景:复合治理的勃兴

作者:许珂 周伟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源自西方语境的治理理论,因其对于中国历史传统的忽视和对中国公共管理客观实践条件的回避,致使其在中国场景中出现了“空转”和失败,理论和实践效力大打折扣。复合治理是本着对中国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的尊重而提出的,是适应中国场景的“中国化”治理理论:通过对政府主导地位的确认和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认可来架构权威体系,通过多种有效治理机制的融合来延展自身的治理触角,以公民个人作为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彰显了以人为本,又坚持了标本兼治。

[摘要]源自西方语境的治理理论,因其对于中国历史传统的忽视和对中国公共管理客观实践条件的回避,致使其在中国场景中出现了“空转”和失败,理论和实践效力大打折扣。复合治理是本着对中国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的尊重而提出的,是适应中国场景的“中国化”治理理论:通过对政府主导地位的确认和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认可来架构权威体系,通过多种有效治理机制的融合来延展自身的治理触角,以公民个人作为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彰显了以人为本,又坚持了标本兼治。

[关键词]治理理论 中国场景 复合治理 社会治理 政社关系

[中图分类号] D035;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575(2020)03-0082-06

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实践所面临的最大国情就是我国仍处于转型社会时期,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层建筑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新旧体制和观念之间的摩擦依旧存在,社会利益持续分化,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互联网时代急剧发酵,成为公共危机的引爆点,这些都给公共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治理理论作为“舶来品”,必须与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实现治理理论的中国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中面临的各类问题。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不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行为层面,都打着厚重的历史烙印,如强政府传统、公共精神的匮乏、缺乏结社传统等,而治理理论自引进之后,一直试图以其在西方场景下取得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加以复制,这是一种对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忽视。中国场景即我国的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治理理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忽视,必然导致其在中国场景之下出现治理失败和治理“空转”。且以往的研究没有处理好治理理论“破”与“立”的关系,多倾向于“破”,即治理失败或者治理空转问题的研究,殊不知“破”的目的在于“立”,在于找出适应中国场景的治理理论形态,实现治理理论的中国化,让治理理论在中国场景下发挥其效用。复合治理正是在总结中国场景下治理理论的空转和失败教训后,提出治理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其本身包含着对中国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的尊重,对于“标”和“本”的深刻认识和系统把握,因此它更加适应中国场景,研究复合治理不仅对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启示,还对于治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