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的中国场景:复合治理的勃兴

作者:许珂 周伟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源自西方语境的治理理论,因其对于中国历史传统的忽视和对中国公共管理客观实践条件的回避,致使其在中国场景中出现了“空转”和失败,理论和实践效力大打折扣。复合治理是本着对中国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的尊重而提出的,是适应中国场景的“中国化”治理理论:通过对政府主导地位的确认和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认可来架构权威体系,通过多种有效治理机制的融合来延展自身的治理触角,以公民个人作为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彰显了以人为本,又坚持了标本兼治。


三、复合治理与中国场景何以契合:分析框架与理论内涵

(一)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主体的权威结构设计:复合治理的分析框架

image.png

在复合治理球面网络下,假定公民保持中立且以公民轴作为参照系,即公民作为固定轴其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三轴共同以交汇点(多中心复合主体)为圆心,因为三者的交汇体现了多中心的特征,政府与公民两轴所间距的弧长较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弧长较短并且有逐渐缩短的趋势,其代表的含义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公民与社会组织间距的弧长也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同样体现了公民对于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热情逐渐高涨,社会组织与公民的关系日趋紧密,而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弧长较长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体现了社会组织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并且政府与公民两轴包含的面积也逐渐缩小即政府对于公民的直接统治范围逐渐缩小,昭示着传统的政府对于公民的直接统治的治理样态不断消弭,政府与社会两轴所夹面积不断增加,政府与社会组织两者之间所夹面积在复合治理球面网络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大,这体现了复合治理所追求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对公共事物合作管理的局面逐渐形成,复合治理强调共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促使这些转变的产生,需要一系列的“催化剂的”加入,在复合治理中的催化剂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指导和公共服务外包与管理权限下放,将社会组织“抚养长大”使其成为独立的行动主体。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