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的中国场景:复合治理的勃兴

作者:许珂 周伟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源自西方语境的治理理论,因其对于中国历史传统的忽视和对中国公共管理客观实践条件的回避,致使其在中国场景中出现了“空转”和失败,理论和实践效力大打折扣。复合治理是本着对中国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的尊重而提出的,是适应中国场景的“中国化”治理理论:通过对政府主导地位的确认和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认可来架构权威体系,通过多种有效治理机制的融合来延展自身的治理触角,以公民个人作为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彰显了以人为本,又坚持了标本兼治。


(三)以人民为中心:复合治理的终极价值诉求

复合治理相比于其他治理理论一个突出的特色便是其对公民个体的关注,复合治理发现导致出现治理失败和治理空转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公民结社精神的缺乏和公民政治参与感的低下,制度设计得再精良再完备、理论再完善和天衣无缝都需要具体的人来执行,公共政策需要落地到每一位公民头上,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公共政策的起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由此可见,治理的起点和对象是人民,治理的终点和目标也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在这个基础上对于治理方式的选择和政府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有效和有益的,脱离了人民这个考量标准,一切都是空洞的。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顾及到人民的利益和情感。复合治理强调公民个体在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希冀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吸纳力,使得更多的公民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来,而且通过公民政治素养的提升、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公共管理学科的本土化、平民化让公民上手更多政治参与技能,从掌握政治相关知识的观念上的“政治人”转变为具备一定政治技能和参政能力的现实的“政治人”,使得公民积极向社会组织靠拢,学会用合法手段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这也是一种“民主再生产”,即在合法有序的前提下民主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并且避免个人矛盾上升为群体事件和公共危机的情况出现。政府也要学会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借助社会组织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来完成政府的既定政策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共同致力于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从根本上加以预防,标本兼治地解决各种潜在的或已经产生的公共管理问题。

四、结语

复合治理不仅是治理理论与中国情境相适应的产物,它还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时代在变化,理论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否则就是自缚象牙塔,在纯粹理论的环境自我进化,而这必然导致该理论的失败。复合治理对于中国的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充分尊重,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主体架构、以更具灵活性与结构韧性的形态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转型社会,通过对个体的地位和作用的尊重,探寻个体在解决治理疑难中的价值本真、并以此出发,解决问题。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