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政策的体系、着力点与工具选择*——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作者:李云新 王丹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网络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政策谱系中的重要机制,在提高扶贫精准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扶贫绩效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对网络扶贫政策的体系、着力点、工具选择等进行描述性解读,以厘清政策系统及其要素,既有理论必要性,也有现实层面的紧迫性。研究发现,网络扶贫政策体系层次性颇为明显,覆盖了中央、省、市县等多个行政层级,既有总体性部署,又有针对单一领域的具体措施;政策制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与协同性,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是政策体系中的关键行动者,同时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其他职能部门也参与其中;政策着力点从中央到地方均聚焦于网络覆盖、网络扶智、农村电商、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政策工具丰富多元,可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大类,体现为对政策的推动力、拉动力和影响力。然而,政策实践与文本衔接不足、政策落实形式化、政策目标与工具不匹配、政策工具组合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了政策效应的发挥。为此,应从强化政策纵向联动与横向协同、增强资源配置机制衔接与多元主体协同配合、高度重视贫困群体主体地位、同步推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合理选择与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以最大程度提升扶贫政策绩效。
[6]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7]左停,金菁,赵梦媛.扶贫措施供给的多样化与精准性——基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措施创新的比较与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9):117-124.
[8]刘成良.“指标困局”:农村贫困治理的实践与反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5):37-44.
[9]孙宗锋,孙悦.组织分析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多重逻辑探析——以精准扶贫中的“表海”现象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3):16-26,168-169.
[10]汪磊,许鹿,汪霞.大数据驱动下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的耦合性分析及其机制创新——基于贵州、甘肃的案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3):135-143,159-160.
[11]孙久文.网络扶贫为农民“拔穷根”[J].人民论坛,2017(2):56-58.
[12]丁翔,丁荣余,金帅.大数据驱动精准扶贫: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7(12):119-125.
[13]陆汉文,李文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过程与逻辑——以豫西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6(7):15-22.
[14]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2):45-51.
[15]聂燕敏.用大数据提升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效[J].人民论坛,2019(15):50-51.
[16]王雨磊.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J].社会学研究,2016,31(6):119-142,244.
[17]沈费伟.技术能否实现治理——精准扶贫视域下技术治理热的冷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5):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