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政策的体系、着力点与工具选择*——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作者:李云新 王丹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网络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政策谱系中的重要机制,在提高扶贫精准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扶贫绩效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对网络扶贫政策的体系、着力点、工具选择等进行描述性解读,以厘清政策系统及其要素,既有理论必要性,也有现实层面的紧迫性。研究发现,网络扶贫政策体系层次性颇为明显,覆盖了中央、省、市县等多个行政层级,既有总体性部署,又有针对单一领域的具体措施;政策制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与协同性,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是政策体系中的关键行动者,同时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其他职能部门也参与其中;政策着力点从中央到地方均聚焦于网络覆盖、网络扶智、农村电商、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政策工具丰富多元,可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大类,体现为对政策的推动力、拉动力和影响力。然而,政策实践与文本衔接不足、政策落实形式化、政策目标与工具不匹配、政策工具组合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了政策效应的发挥。为此,应从强化政策纵向联动与横向协同、增强资源配置机制衔接与多元主体协同配合、高度重视贫困群体主体地位、同步推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合理选择与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以最大程度提升扶贫政策绩效。
(一)网络覆盖
网络覆盖的目标是实现网络设施供给的城乡和区域均等化,显著缩小城乡和区域“数字鸿沟”,确保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服务。网络覆盖不仅仅指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还包括软件层面的移动终端开发和应用、应用程序开发、民族语音视频技术开发等多个方面。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大财政资金倾斜、地方配套政策落实、吸纳社会资本进入等措施来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市场准入松绑、通信资费优惠等措施提升贫困群体的信息产品消费水平,降低贫困户家庭负担;三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支持网信企业开发新的移动终端设备,研发打造信息发布、行业应用、信息服务一体化的移动APP综合信息平台,以满足贫困群体的多元化、分散化的使用需求,显著提升网络覆盖水平和信息产品质量;四是通过政策引导网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的合作研发与产学研一体化,研发高水平民族语言互译系统,以最大限度减少沟通障碍和降低沟通成本。
(二)农村电商
农村电商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创业开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电商精准扶贫被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纳入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之中,农村电商也是最早进入专项政策领域的网络扶贫政策。商务部等19部门在2015年就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早于作为网络扶贫政策顶层规划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这也凸显了农村电商在网络扶贫乃至整个精准扶贫政策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农村电商的政策着力点主要在于以下方面:一是通过政策重点资源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品牌战略;二是通过“互联网+农业”最大限度整合和开发已有资源,形成功能齐全、高效运转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三是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电子商务网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家庭增收脱贫;四是鼓励支持网信企业、物流企业、展会企业等主体通过新技术应用开发网络博览会虚拟平台,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展销、“互联网+旅游”发展、特色资源与产业网络公益宣传等提供优质载体;五是针对贫困地区农户分散经营、贷款难度大额度小、金融服务可及性差、金融产品供需匹配性差等问题,政策要求发挥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广泛性、创新性等优势,通过互联网普惠金融联盟引领示范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为贫困群体提供融资与理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