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政策的体系、着力点与工具选择*——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作者:李云新 王丹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网络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政策谱系中的重要机制,在提高扶贫精准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扶贫绩效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对网络扶贫政策的体系、着力点、工具选择等进行描述性解读,以厘清政策系统及其要素,既有理论必要性,也有现实层面的紧迫性。研究发现,网络扶贫政策体系层次性颇为明显,覆盖了中央、省、市县等多个行政层级,既有总体性部署,又有针对单一领域的具体措施;政策制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与协同性,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是政策体系中的关键行动者,同时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其他职能部门也参与其中;政策着力点从中央到地方均聚焦于网络覆盖、网络扶智、农村电商、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政策工具丰富多元,可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大类,体现为对政策的推动力、拉动力和影响力。然而,政策实践与文本衔接不足、政策落实形式化、政策目标与工具不匹配、政策工具组合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了政策效应的发挥。为此,应从强化政策纵向联动与横向协同、增强资源配置机制衔接与多元主体协同配合、高度重视贫困群体主体地位、同步推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合理选择与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以最大程度提升扶贫政策绩效。
供给型政策在网络扶贫行动中的优先和频繁使用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要素比较稀缺,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资金投入、人才输入与培养、服务体系完善、创新要素投入等措施可以直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网络扶贫行动的基础瓶颈,为网络扶贫顺利开展提供直接推动力。其次,由于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尤为紧迫繁重,供给型政策工具与其他两类工具相比具有见效快的优势而得到各级政府青睐。再次,虽然经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制度惯性,政府依然在资源配置中具有主导性影响,贫困落后地区尤为如此。并且,供给型政策工具在网络扶贫行动产生了强力、快速效果后,会增强政府对其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