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进:农民需要与国家政策*

作者:吴业苗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在21世纪前后有较大差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社会缺医少药,国家政策鼓励乡村集体创办合作医疗,低层次地解决农民医疗卫生需要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数乡村集体经济因家庭承包制出现式微,无力支撑合作医疗运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短缺,农民看病难问题突出;进入21世纪后,国家主动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新农合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基本满足了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近年来,农民享有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不仅新农合正在对接城镇居民医保,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均等化医疗保障,而且国家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条件,农民的健康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和提升。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诸多新问题,面临多方面新挑战,尤其是公平性、有效性、均衡性与可及性不足的结构性困境掣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基于此,改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需要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实施中,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实施医疗卫生精准化服务,还需要面向农民新需要,优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结构,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健康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第三,着力打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国家实施城镇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已经并正在改变农村未来和农民选择,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需要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农民需求的城镇化面向进行调整。当前全国各地农村在国家资金支持下“一步到位”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卫生室、卫生院、中心医院以及科室设置都普遍标准化,很多地方的医疗卫生服务出现“高配”现象,产生因农民流动和农村人口减少而出现机构、设备、人员闲置问题。斯科特指出,国家对未来干预做出科学预判,如果不知道未来的变化,“我们更应该尽可能迈小步,停一停,退后观察,然后再计划下一步的行动”。[24](P442)城镇化发展必然带来农村地域缩小、人口减少,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不仅仅是“就近服务”。因此,国家设置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撒胡椒面,而要“天女散花”,在农村中心地区建设好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只要道路交通条件好且方便,只要服务资源能够与农民需求有效链接,中心城镇尤其是县城镇或县级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能更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说,政府需要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农村人口流动和选择意愿,优先、重点建设好片区的医疗卫生服务高地,避免因农村人口流动或居住空间结构调整产生因应失灵问题,进而保证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农民需要全面、高质量对接。


参考文献:

[1]方黎明,顾昕.突破自愿性的困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的激励机制与可持续性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06(4):24-32,79.

[2]解垩.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及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研究[J].经济研究,2009(2):92-105.

[3]张兵,王翌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26-32.

[4]You X D,Kobayashi Yasuki.The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in rural China[J].Health Policy,2009,91(1):1-9.

[5]Sun X,Ja ckson S,C a r michael G,et c. Catastrophic medical payments and financial protection in rural China:evidence from the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in Shandong Province[J].Health Economics,2008,18(2):103-119.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