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进:农民需要与国家政策*

作者:吴业苗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在21世纪前后有较大差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社会缺医少药,国家政策鼓励乡村集体创办合作医疗,低层次地解决农民医疗卫生需要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数乡村集体经济因家庭承包制出现式微,无力支撑合作医疗运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短缺,农民看病难问题突出;进入21世纪后,国家主动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新农合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基本满足了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近年来,农民享有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不仅新农合正在对接城镇居民医保,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均等化医疗保障,而且国家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条件,农民的健康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和提升。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诸多新问题,面临多方面新挑战,尤其是公平性、有效性、均衡性与可及性不足的结构性困境掣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基于此,改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需要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实施中,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实施医疗卫生精准化服务,还需要面向农民新需要,优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结构,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健康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二是有效性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与其他类型的公共服务一样,需要国家和政府根据民众需求予以供给,唯有供需结构协调,医疗卫生服务才能实现有效。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增长跟不上农民需要的增长,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其一,新农合的实施,国家供给的大病统筹服务部分地、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大病、重病医治问题,但农民承担比例较高,仍有不少病人家庭难以承受余下部分的医疗费用。其二,最初新农合的设计意向是“保大”甚于“保小”,农民门诊看病报销门槛高、报销少,新农合在减轻农民医疗支出方面的效果弱。[16]至今,新农合仍没有回应农民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要求。其三,国家不断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档次,2020年达到人均250元,部分身体状况好且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农民不愿意再缴费。这降低了新农合的参保率,不仅不能让每一个农民应保尽保,还可能加剧部分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

此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还存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及其服务错位、越位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步入中后期,农村社会人口频繁流动,越来越多农民进城打工、居住、上学,静态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能满足流动人口需求。即使政府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门诊、住院报销比例,也不能保障大量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权益。留守人口和流动人口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尽相同,比如,年龄大的留守农民更需要机构提供上门服务,而流动人口则需要城乡医疗卫生保障对接,能随时随地享有医疗卫生服务保障。遗憾的是,当前政府实行医疗卫生保障没有充分兼顾到农村人口居住空间变化和异质性需求,也没有精准识别农民的需求表达,供给上的越位和错位造成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被闲置被浪费。

三是均衡性问题。作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之一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多达20项,除了医疗机构实施的看病治疗服务外,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开展传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的联防联控工作,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管理、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妇女宫颈癌、乳腺癌项目检查的妇幼健康工作,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等工作。但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不同领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各级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新农合的医疗上,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突出。虽然2003年“非典”疫情后国家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了国家防治重大疾病和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但农村公共卫生一直是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弱项——新冠疫情防控再次暴露了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弱、资源不足等问题;虽然中央政府要求村卫生室承担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3]新增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但现有的村卫生室条件和医护人员水平不能完全支持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实施,有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起来或“空转”。


[3]其中不包含新纳入的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健康素养促进这两项。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