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进:农民需要与国家政策*

作者:吴业苗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在21世纪前后有较大差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社会缺医少药,国家政策鼓励乡村集体创办合作医疗,低层次地解决农民医疗卫生需要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数乡村集体经济因家庭承包制出现式微,无力支撑合作医疗运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短缺,农民看病难问题突出;进入21世纪后,国家主动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新农合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基本满足了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近年来,农民享有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不仅新农合正在对接城镇居民医保,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均等化医疗保障,而且国家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条件,农民的健康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和提升。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诸多新问题,面临多方面新挑战,尤其是公平性、有效性、均衡性与可及性不足的结构性困境掣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基于此,改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需要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实施中,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实施医疗卫生精准化服务,还需要面向农民新需要,优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结构,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健康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1952年国家实行“公费医疗”政策,城镇职工及其家属子女享有国家和单位提供的“免费”或“半费”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病有所医。相形之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向农村供给的医疗卫生服务很少,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缺医少药问题严重,很多生病农民得不到基本治疗和必要护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巨大反差以及农民看病难问题引起了毛泽东主席重视,他曾严厉批评国家卫生部工作,说卫生部是给全国人口15%的城市人工作的卫生部,培养医生的方法和医院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并要求“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12](P505)

在毛泽东指示下,国家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一些城市医生轮流参加巡回医疗工作,深入到农村、边疆为农民提供防病治病服务。与此同时,农村依靠农民自筹和生产大队集体资金陆续办起了合作医疗。[1]尤其在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1968年9月14日)和《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1968年12月5日)2篇调查报告后,农村合作医疗雨后春笋般发展。合作医疗兴起,部分地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窘境,农民看病有了自己的诊所和“赤脚医生”。

20世纪60年代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下乡,推动了农村卫生防疫以及地方病、慢性病和多发病的医治工作,但籍于国家经济困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并没有因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政府重视而发生实质性改变。并且,虽然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成本低,简单易行,但它体量小,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一方面,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钱的合作医疗费,大队再从集体公益金中每人平均提取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资金盘子过小,无法保证村民只交5角钱挂号费的“免费”治疗质量。也就是说,农村合作医疗只能解决小病的“有医”“有药”问题,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看病治病需求,如很多地方将常年吃药的农民排除在合作医疗外,不为他们提供免费服务。另一方面,为农民看病的医生是拥有祖传医术或经过短期速成培训的“赤脚医生”,他们一边参加生产队的农业生产劳动,一边为农民看病治病,服务水平难以保证。不仅如此,治病的药品有限,主要是止痛消炎针剂、红汞、碘酒、阿司匹林等和“赤脚医生”自己采集的中草药。

不难看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在城市,农民较少得到来自国家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家迫于农村缺医少药和农民看病难的现实压力,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但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非常有限,巡回医疗和培训农村医务工作者只能部分地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暂时、局部问题,不能满足农民看病治病需要。值得肯定的是,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城市医生下乡激活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农村以此为契机创办起农民自己的合作医疗——被世界银行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农村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2]“保健站”(卫生室)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三件法宝”。


[1]1966年8月10日,“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卫生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组织农民办合作医疗,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农民看病问题。(参见:张国清,吕有志.新中国之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306. )

[2]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1980—1981年年报高度评价中国“赤脚医生”,认为“赤脚医生”为中国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参见: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5. )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