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真实发生与婚姻制度的道教反抗

作者:伊涛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通过考察四大民间神话(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可以发现,它们的某些情节本身未必真实,囊括在寓意中的事情却可以真实发生,即传统社会的婚姻缔结需要遵循礼教制度。即便排除了父母之命,其实仍旧未必能够确保圆满,难免还需要获致诸多条件的共同支持,甚至要面对来自家外的干扰和男女双方的形象设定。道教意旨潜含在故事中,借力于人们对不美好的反抗,获得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而且与儒家和法家展开了对垒,促使神话成为了三方相互制衡的演练场,但它们的流传并没有滋生出可以用来重塑婚姻秩序的崭新规范,反倒让儒家的某些论断获得了本意的还原。古今社会转型中固然曾出现戏改运动,以就地取材的姿态,助推着婚姻家庭生活发生演变,但当代的婚姻缔结依然未必只是关涉结婚,还会关涉上事下继的各种事务。儒家就此恰恰提供了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反复使用乃至一再重构的理念范型,透视着儒家思想原本就具有的史学品格。当代法律更是确立了全新的婚姻制度,神话故事和道教却不会失去寓意释放的空间,甚至依旧保持着对社会实际的映现,而子女的婚姻自主权毕竟通常只是居于留待备用的“备胎”位置,神话和道教是否会释放寓意终将取决于儒家式婚姻缔结能否与婚姻自主权兼容。


一、子女婚姻的父母裁夺与神话的真实发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否生活在同一时代,一直未有定论,但阻挡不住各界借来叙事。诸如宋代的《咸淳毗邻志》《乾道四明图经》曾记,扮成男装的祝女曾和梁男同窗求学,山伯后来得知她是女儿身,互生爱意,怎奈祝父却要把女儿配予马家,山伯因诸事难以遂心而病亡,英台登墓号恸,地忍自裂,遂并埋焉,坟内飞出了两只相伴相随、翩翩起舞的蝴蝶。[2]儒家的《礼记·昏(婚)义》有言,婚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点明了子女的婚姻并非只是事关子女,而且婚姻本身并非只是事关结婚。无论是在谁家,婚姻的缔结都意味着要有新成员加入,未来的家业操持更需要大家共同的付出,因而正如学者所言,女性成为人妇要重于成为人妻。[3](P266)若要确保全家日后和睦相处,在迎接新成员加入以前,父母怎能不表达意见。传统的婚姻缔结最是讲求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所谓父母之命,其实未必只是意指命令,何尝不会关涉到父母日后在家庭生活中的命运。即便认可子女并不是父母的附属,但又毕竟和父母同属于一家。俗语的确有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儿,所强调的实际上只是娘家无法干预婆家的事务,并不意味着娘家要彻底抛弃女儿。更何况,婚姻的要义在于合二姓之好,而并非是要让二姓彻底合二为一,娘家与婆家自始至终存在着明确的界分。女儿出嫁以后所要操持的通常是婆家的家业,娘家怎能径行干预。从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角度来说,父母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度往往高于子女,想让女儿嫁入自己认可的家庭,即便表现出了嫌贫爱富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呵护女儿的一种方式,于是父母裁夺子女的婚姻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乃至必要性。

见于《论语》的《颜渊》和《为政》等各篇,孔子曾言,父父子子,父慈子孝。关键问题在于,慈和孝内含着双方的伦理情感,情感输出的外在表现则携带着内心的爱意萌发。父要如何做才能够算是慈,是不苟言笑,只把爱意深埋在心底,还是宠溺无度;子要如何做才能够算是孝,是畏父如虎,把自己全盘交付出去,还是嬉笑不拘。慈与孝到底应该如何互动,内心所想和外在举止恐怕都会因人而异,其间难免会出现有序与无序的并存,而且你家情形未必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但他人又何尝不会采取自己认可的方式,无法乃至不便于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可以供人们准确把握。见于《荀子》的《王制》和《大略》强调,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礼者,本末相顺,始终相应。见于《韩非子·忠孝》更是让子顺父、臣顺君、妻顺夫并列为三顺,顺于何法?法地顺天。三顺说恰恰被汉代的《白虎通义·五行》所依循。经由荀韩,儒家关注的论题逐步过渡到了法家的领域,由《韩非子》到《白虎通义》更是法家的越发彰显,原本的有序无序并存便实现了定于一尊的高度统一,促使父母之命成为了奉天法地的纲要钳制,塑造出了礼教制度。相较于儒家,法家的主张的确更易于操作。正是始自汉代,礼教成为了所有人考虑婚姻时都不能挑战的基本规则。亦如学者所言,唯有双方的爱情不会影响他人时,社会上才会承认爱情至上,但双方的爱情怎么可能不会影响他人,子女的婚姻要由父母来裁夺,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常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命运未必就会比别人的更差。[4](P88-92)故事的讲述无疑是对社会实际的真实写照,能够引发唏嘘感叹的地方,其实只是在于英台毕竟大胆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追求,却无法改变眼前既定的现状。就在礼教制度欲破不破的时候,故事出现了反转,道教的登场,恰恰又烘托出了人们完全可以对现状展开控诉。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