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作为文化规划的“以美育代宗教”

2021-08-30 15:17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实际上,从改造中国文化这一现实功利出发,“以美育代宗教”也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周作人就认为:“我觉得要一新中国的人心,基督教实在是很适宜的。极少数能够以科学艺术或社会运动去替代他的宗教要求,但在大多数是不可能的。我想最好便以能容受科学的一神教把中国现在的野蛮残忍的多神—其实是拜物—教打倒,民智的发达才有点希望。”[66]周作人要以基督教来“一新”中国人心,确实指出了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以美育代宗教”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的,因此也就不能达到其社会政治目的。同时,陈独秀又指出了另一个方面:中国缺少宗教,连带中国艺术也缺少情感,而这正是中国人堕落的原因,因此“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67]照陈独秀的看法,宗教、艺术与道德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形式,不存在以什么解释什么、以什么“代”什么的可能。我们当然不能以周作人、陈独秀来批评蔡元培,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显然未能正视和消化周、陈所指出的问题,因此其“美育”也就只能是局限于“极少数”人的精神修养,而不能实现其改造中国文化、建设现代道德、解决现实危机的目的。而这,又不只是蔡元培个人的问题。


[66]周作人:《我对于基督教的感想》(1922年3月),唐晓峰、王帅编:《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第25页。

[67]陈独秀:《基督教与中国人》(1920年2月),唐晓峰、王帅编:《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第15、13页。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