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规划的“以美育代宗教”
2021-08-30 15:17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从这两种论述来看,蔡元培所论只是一个文化史的事实。但是,这种叙事其实是他基于其现代价值观对宗教演进所作的一种解释,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比如赵紫宸认为:“基督教没有流布之前,西方美术,都是威肃呆滞,孤特整齐的……因宗教的感情,必恃形式而彰著,而形式之中,惟美术所发为最当。由是宗教的需求,成全美艺的进步……我国学者不察,徒谓宗教徒借重于美艺,不知美艺实就成于宗教,因此有美育代宗教之说。”[7]蔡元培对西方艺术体会甚深,他不可能不明白赵紫宸所说的道理。在其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赖斐尔(Raffaello Santi,通译拉斐尔)的述评中,蔡元培以赖斐尔的《基督现身》一画为例说明:“中古时代之哲学,以神世界为超乎人世界之上,非摆脱人世界之俗缘,不能与神契合……是以当时美术家,多以其所爱之妇女代表马利。而赖斐尔于此,且以已像代表基督,即人皆可以为基督之义也。”以“人”写“神”,正表明“教力既穷,则以美术代之”。按此说法,“以美术代宗教”始于文艺复兴时代,赖斐尔就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代表。[8]如果没有基督教的超越精神,仅仅赖斐尔或其他人的画像,肯定达不到这样的审美效果。所以,拉斐尔的画作,并不是简单的“以美术代宗教”,而是宗教精神与世俗题材的融合。
[7]赵紫宸:《〈圣经〉在近世文化中的地位》(1920年12月23日)《赵紫宸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67页。
[8]蔡元培:《赖斐尔》(1916年8月16日),《蔡元培全集》第2卷,第4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