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王阳明晚年思想的感应论

2021-08-30 15:5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无论如何,王龙溪记录的阳明晚年的思想,不再像其中年一样只强调意之所在便是物,而是更多用“良知感应之实事”来界说物,表明阳明晚年对物的界说确实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当然是由于“良知”观念居于核心地位之后带来的理论体系的变化,而“感应”的概念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带起来,扮演其重要的角色。

牟宗三曾对王阳明的“明觉之感应为物”的思想提出他的诠释,他认为,良知感应无外,必与天地万物全体相感应;阳明从良知明觉之感应说万物一体,与明道从仁心之感通说万物一体完全相同;这个物当该不是康德所说的现象,乃是其所谓物自身;从明觉感应说万物一体,仁心无外,因为原则上我们不能说仁心之感通或明觉之感应到何处为止。[17]依牟宗三,王阳明说“明觉之感应为物”,这是由道德创造上说,同时也意味着明觉为万物的实体本体,因为道德创造总是连带着宇宙生化而为一的。[18]他提出:“就事言,良知明觉是吾实践德行之根据;就物言,良知明觉是天地万物之存有论的根据。故主观地说,是由仁心之感通而为一体,而客观地说,则此一体之仁心顿时即是天地万物之生化之理。仁心如此,良知明觉亦如此。”[19]从良知明觉创造和生化万物来说,牟宗三的说法接近于现象学的构造对象说,这是他以自己的哲学对阳明此说的运用发挥,并不是王阳明的本意。牟宗三没有重视一体思想的论证,他所说的明觉感应为物,亦未着眼于感应,而更多的是与物为体。特别是他把明觉感应为物的物解释为物自身,更是忽略了感应的意义,所以这些说法与其说是对阳明之学的理解,不如说是他自己哲学的发挥。


[17][19]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57~159页,第169~170页。

[18]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98页。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