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王阳明晚年思想的感应论

2021-08-30 15:5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回到明觉的概念。看下面的阳明语录:“心之明觉处谓之知,知之存主处谓之心,原非有二物。”[38]这一条与上条讲“心之灵明是知”亦接近,可知灵明与明觉是同义的。

照心非动者,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无妄无照,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是犹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则犹贰也。贰则息矣。无妄无照,则不贰。不贰则不息矣。[39]

因为这一段讨论的是动静问题,主题与《定性书》相近,所以阳明直接用了程明道的“明觉之自然”,但在前面加了本体二字,改为“本体明觉之自然”,更强调心之本体的意涵。这一段见于《传习录》中卷的嘉靖三年阳明答陆澄书。

“夫学者既立有必为圣人之志,只消就自己良知明觉处朴实头致了去,自然循循日有所至,原无许多门面折数也。”[40]这里说的良知明觉处,是指当下自己的良知明觉的呈现。 


[38]《传习录拾遗》,5条,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第234页。

[39]《传习录》中,160条,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第134页。

[40]《答刘内重》,《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第1册,第210页。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