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王阳明晚年思想的感应论

2021-08-30 15:5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41]良知是明觉,也是天理的发见处,发见相对于天理本属用,但就心而言便是本体。主张良知明觉只是真诚恻怛,这是阳明晚年讲学突出强调的重点。[42]在这里,阳明表示,良知明觉就是真诚恻怛,二者是同一的。

阳明又说:“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而其在于人也谓之性,其粲然而条理也谓之礼,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其浑然于其性也,则理一而已矣。故仁也者,礼之体也;义也者,礼之宜也;知也者,礼之通也。“[43]如果用四德来分析,明觉不属于性,也不是仁、义、礼,而应当是知(智),所以这里说“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这也是说,良知是昭然的明觉。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也。[44]

良知是是非之心,即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智也”。这个智心就是良知,就是心之本体,是自然灵昭明觉者。其灵昭明觉,体现在它对自己的意念所发,无有不自知其善恶者。这种对自知的强调受到现代学者的重视。[45]


[41]《传习录》下,189条,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第161页。

[42]参看我的文章:《王阳明万物一体的思想》。

[43]《礼记纂言序》,《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第1册,第259页。

[44]《大学问》,《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第3册,第1019页。

[45]如瑞士学者耿宁的著作《人生第一等事》。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