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1-10-26 19:24 来源:
[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融资约束问题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顽疾,也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之一,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SA指数反映企业融资约束,利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实证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本文从企业异质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两个角度作出进一步分析,将面板数据分组,添加交互项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相比民营中小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能缓解国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这种差异性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完善在逐步收敛;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能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提升数字化程度,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消除“所有制歧视”;平衡区域发展,在财政上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框架,平衡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和风险,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且可持续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 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 F8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575(2021)01-0050-13
一、引言
2020年伊始,新型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严重冲击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复工受阻、现金流和供应链中断、国外订单骤降等问题引发关注。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97.6%,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规上企业的56.7%和51.6%,然而在获得资金支持方面却难以匹配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1]。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顽疾,也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之一[2]。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优结构和换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增速换挡明显,同时外部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提出了重大考验。因此,研究如何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则显得尤为重。
发展普惠金融是增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同时指明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方向[3]。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工具,本质上是通过数字化或电子化技术去开展普惠金融服务[4],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16AJL008);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项目《竞争中性条件下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破解路径研究》(19SSL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