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1-10-26 19:24 来源: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前期文献几乎都以普惠金融为主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尚未纳入数字化特征 [18],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与金融的结合为传统金融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普惠金融也逐渐引发关注。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本质和优势,即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覆盖广”的优势,进而定性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9-21]。相关的实证研究则较为匮乏,喻平、豆俊霞(2020)通过构建现金—现金流模型研究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效果则越明显[22]

综上,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尚需实证检验,故本文在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不同产权性质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研究。本文采用SA指数去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并利用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构建回归模型,对上述三个方面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高、服务失衡、效率低”的难题。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金融机构的客户目标从线下向线上转移,降低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和风险甄别成本,进而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数字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扩大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金融机构能够兼顾“长尾理论”中处于正态分布曲线“尾部”的客户群体,促使金融服务均衡化;大数据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数据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完善客户信用评估,降低信息不对称,为客户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云计算具有极强的扩展性,能够整合海量资源,提高大数据技术的效率。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普惠金融能够更加凸显“普惠”的内涵,即使得更多中小企业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获得多元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效率进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

责任编辑:郑令婉